2 结果与讨论
2.1 浒苔对MB的吸附条件优化
2.1.1 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
一般认为,pH值既能影响吸附剂的表面结合位点,又能影响染料分子表面的电离-聚集过程,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首要的优化因素。由图2可见,在设定的pH值范围内,当废水pH值由2升至4时,浒苔对废水的脱色率显著提高;pH值为4~11时,脱色率保持在较高水平(82.32%以上),且波动幅度不大。Cengiz[5]利用总状蕨藻(Caulerpa racemosa var.cylindracea)吸附吸附MB的研究中也得到类似结果:随着pH值由3增至7,脱色率随之增加,继续增大pH值,脱色率保持稳定。这可能与藻粉表面性质因pH值而改变有关。在低pH值时,藻粉表面因质子化而带正电荷,与MB阳离子产生排斥作用,使吸附量较低。在pH值较高时,藻类细胞壁表面带负电荷,对带正电荷的MB静电引力增大[7]。由于模拟废水初始pH值(4.7)处于最优吸附的pH值区间(4~11),故以下研究中模拟废水的初始pH值均采用4.7。
2.1.2 温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在上述优化的pH值条件下,考察温度对染料吸附影响,结果见图3。温度为10℃时,脱色率最高(90.36%)。随着温度升高,脱色率略微降低,说明浒苔对MB的吸附反应为放热过程。Aravindhan等[8]研究温度对蕨藻(C.scalpelliformis)吸附碱性黄的影响时也得到相似结果:温度由20℃升至60℃,吸附容量略微降低。由于本研究中MB的去除率在温度10~50℃变化较小,因此后续研究中的废水温度均选用30℃。
2.1.3 振荡频率对脱色率的影响
振荡速率对脱色率的影响见图4。随着振荡速率逐步提高,脱色率由静止吸附的67.73%增大到100r/min时的82.16%;继续增大振荡速率,脱色率不再有显著增加。这是因为,振荡速率较低时,浒苔干粉堆积在一起,分散不均匀,使固液界面减少,影响浒苔对MB分子的吸附[9];当振荡强度增加,液体和颗粒之间的相对速度变大,使颗粒表面固定液膜的厚度变薄,加快了扩散速度[10],提高了浒苔颗粒对MB分子的吸附量。当然,振荡速率增大,将使能耗上升,从吸附效果和节省能耗两方面考虑,确定适宜的振荡速率为100r/min。
2.1.4 吸附时间对脱色率的影响
吸附时间过短,反应不完全,不利于吸附达到平衡;吸附时间过长,则会降低增加能耗,因此有必要合理选择吸附时间。图5显示,浒苔对废水的脱色率在反应开始的30min内急剧上升,而后逐渐减缓,90min后吸附基本达到平衡,稳定在84%左右。因此,选择吸附时间为90min。
2.1.5 MB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染料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见图6。当初始浓度为100mg·L-1时,浒苔对废水的脱色率为79.51%,随着初始浓度升高,脱色率急剧降低,初始浓度500和1000mg·L-1时的脱色率分别降为28.19%和19.14%。这种趋势在前人的研究中也经常出现。Kapdan等[11]用云芝(C.versicolor)作为吸附剂,当染料浓度由100~500mg·L-1增至700~1200mg·L-1时,脱色率由100%降至80%。Vijayaraghavan[12]、Padmesh[13]等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这是因为,当体系中存在低浓度染料分子时,藻粉表面的活性吸附位点相对较多,故能去除溶液中大部分染料;当染料浓度增加时,单位质量的藻粉所接触的染料分子数增多,有限的吸附位点不能完全结合废水中的染料分子,表现为去除率的降低。从本研究结果看,适宜的染料初始浓度为100mg·L-1。
2.1.6 藻粉粒径对脱色率的影响
对于一定质量的吸附剂,吸附质的外部扩散速度与吸附剂的表面积大小成正比,因此吸附剂的粒径大小常被作为影响吸附的一个因素[14]。本研究采用4种不同粒径大小的浒苔干粉进行吸附实验。
由图7可见,较小粒径(<0.25mm)的浒苔对废水染料有较高的脱色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脱色率虽有所降低,但是仍保持在85%以上,表明粒径的变化对吸附效果没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为保证获得最高的脱色率,以下研究中选用粒径<0.25mm的浒苔干粉进行实验。
2.1.7 浒苔投加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藻粉投加量对脱色率的影响见图8。当投加量为0.05g·L-1时,脱色率仅为39.13%;随着藻粉投加量增加,脱色率急剧升高,当投加量为0.25g·L-1时,脱色率达到95.71%;继续增加投加量,由于废水中的MB分子已基本被吸附完全,脱色率不再有显著上升。因此,适宜的藻粉投加量为0.25g·L-1。由于藻粉投加量的影响实验是在其他6个因子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图7中,藻粉投加量0.25g·L-1对应的脱色率即为浒苔干粉对MB废水的最佳脱色效果。
2.2 吸附等温线方程
在优化的吸附条件下,保持温度(20℃、30℃、40℃)不变,依次向100mg·L-1的MB溶液中加入不同量(0.050、0.075、0.100、0.125、0.250、0.500、1.000、2.000g·L-1)的浒苔干粉,测得Ce和Qe对应数据。根据三种温度下的吸附平衡数据(lgce与lgqe;1/ce与1/qe),分别采用L型和F型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由此计算得到的参数值列于表1。可见,各温度下的L型等温线的相关系数R值均高于F型等温线,表明Langmuir方程适于描述浒苔对MB的吸附过程,即:这种吸附更倾向于单分子层吸附。各温度下表征吸附质与吸附剂表面作用强度的参数1/n均在0.1~0.5,表明浒苔对MB的吸附容易发生。
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得出的饱和吸附容量Qmax为1000mg·g-1,大大高于文献报道的其它吸附材料对MB的饱和吸附容量(表2),表明以青岛市附近海域的浒苔作为印染废水吸附剂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尽早将其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吸附处理,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研究:青岛海域浒苔的细胞壁结构和活性基团特点研究;浒苔快速干化及低成本制备吸附剂的技术;青岛海域浒苔对混合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性能研究;浒苔对染料的动态吸附工艺条件优化等。
3 结 论
(1)浒苔对MB的适宜吸附条件为:废水中染料初始浓度为100mg/L,pH值为4~11,温度10~50℃,振荡速率100r/min,吸附时间90min,藻粉粒径<0.25mm,藻粉投加量为0.25g·L-1。在该条件下,废水中MB的去除率达到95.71%。
(2)浒苔对MB的吸附过程与Langmuir吸附等温线有较好一致性,为单分子层吸附。
(3)浒苔对MB的饱和吸附容量远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吸附剂,温度20~40℃时均达到1000mg·g-1,证明青岛附近海域浒苔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印染废水吸附剂。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