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影响复合酶剂牛仔裤水洗工艺因素浅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2日

【摘要】采用复合酶剂对牛仔裤进行水洗加工,重点对酶剂用量、pH值、水洗温度、水洗时间、渗透剂用量等影响酶剂水洗的主要因素进行对比试验和工艺分析,筛选出能获得理想退浆及磨白起花等不同水洗效果的酶剂水洗工艺及生产条件,有效提高了水洗牛仔裤风格的产品重现性及可控制性。

【关键词】牛仔裤;复合酶剂;水洗;工艺;因素;浅析

为了提高牛仔裤水洗加工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水洗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我们选用了复合型酶剂进行牛仔裤水洗工艺研究。通过开展酶剂浓度、磨洗水浴的pH值、磨洗时间、磨洗水浴温度等工艺对比试验,探讨出能实现牛仔裤高效水洗的工艺技术条件。所磨洗的牛仔裤外观、色泽及服用效果均达到设计要求,本工艺已用于推广生产,至今已在工厂进行推广生产各类牛仔服装服饰类水洗产品400多万条,新增销售收入3233.76万元,新增利税464.87万元,达到了预期目标。

1·牛仔裤水洗工艺准备

1.1水洗牛仔裤品种

棉含量较高的牛仔服饰及化纤含量较高的牛仔服饰,主要规格有:450g/m2以上重型、340~450 g/m2中型弹力和200~340 g/m2轻型。
1.2混合酶剂水洗工艺路线

服装洗前工艺准备(扎、褶、骝、抛等)→酶剂洗水(退磨洗一浴法)→固色→常温清洗(特殊产品加柔软剂)→脱水烘干→包装成品。
1.3水洗加工的相关设备

400kg(水洗、石磨、砂洗)全自动工业洗衣机、150kg自动蒸汽烘干机、φ1500mm型全不锈钢脱水机、1800~3000mm自动(双滚)蒸汽烫平机等。

2·复合酶剂水洗工艺对比实验与分析

2.1复合酶剂配方对比试验

驳色剂采用表面活性剂(AEC)与(AAEC)按一定的比例混配而成,为15%~20%;缓冲剂采用磷酸二氢纳等系列,为10%~15%;填充料采用其它相关助剂,为25%~30%;稀释液若干。在此条件下,对不同的纤维素酶、蛋白酶剂及其它酶剂的混合比例对纯棉450g/m2以上重磅型牛仔裤进行对比试验,其中复合酶剂中的酶剂比例为40%~45%,结果见表1。


              
试验表明,配方1和配方4的退浆率均比配方2和配方3的略低,且水洗产品的沾污、沾色情况不太理想,正版对板率在93%~94%之间,略低。随着纤维素酶剂含量的逐渐提高,分别在20%~22%范围时,对退浆率和磨白起花效果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而且对水洗牛仔裤的沾污、沾色情况也有一定的改善。

而综合毛效、水洗磨白起花效果、成本等因素,认定配方2为这一状态的理想指标,生产中采用了配方3为指导配方工艺。即:

超浓缩酸性纤维素酶(液态)系列,5%~8%;

超强稳定型碱性蛋白酶(固态):黄海黄杆菌酶剂系列,15%~20%;

宽温幅的其它酶剂(液态):10%~15%。

其它辅剂比例如下:

驳色剂:复合型绿色表面活性剂,(AEC)与(AAEC)按一定比例混配而成,15%~20%;

缓冲剂:磷酸二氢纳等系列,10%~15%;

填充料:其它相关助剂,25%~30%;

稀释液:若干。

2.2复合型酶剂用量试验

复合酶剂用量(即浓度)直接影响到牛仔裤退浆、褪色、磨白起花等水洗效果。在水洗过程中,注意保持温度在45~55℃,pH值在5~6之间,则酶可发挥最大水洗效能。渗透剂浓度为2g/L、温度为50℃,pH值在5、时间为90min时,变换不同的酶剂浓度进行退浆及水洗实验,结果见表2。

结果分析:当水洗服装质量一定时,复合酶剂的浓度从小到大,酶的催化作用表现为退浆率的大小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即酶的浓度在4~6g/L范围时呈线性关系,此时起花效果明显,达到设计要求。当酶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再增加酶的浓度,退浆率的大小会偏离直线关系而趋于平缓。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影响酶退浆及水洗起花效果的因素不只局限于酶剂的浓度,而与时间、pH值、温度、渗透剂的作用等都有关。虽然酶剂浓度在7~9g/L时退浆率较3g/L时有所增加,此时的起花效果也有所增加,但效果都不明显。而综合毛效、水洗起花泛白等效果、成本等因素,认定酶浓度在5~6g/L时为这一状态的理想指标。实验中还发现,随着酶剂浓度的不断增加,反应速度也不断增加,所需反应时间有所减少。

2.3渗透剂用量的对比试验

复合酶剂浓度为6g/L、pH值为6、水洗温度45~55℃、水洗时间为90min时,变换不同的渗透剂浓度进行退浆和起花实验,结果见表3。

由实验得知,渗透剂的加入可以降低底物的表面张力,帮助酶向织物的微孔和裂缝中渗透,使酶在有利于发挥催化作用的位置上排列,以便让酶对底物浆料的分解作用更为彻底。从表3可以看出,适当的渗透剂可以减弱酶与底物的结合力,阻止酶在底物上固定,使酶更易吸附,移置于其他结合位置上,提高活性。但当渗透剂的浓度高于一定量时,即达到2g/L时,渗透剂阻止酶与底物结合的力成为主体,对酶的催化作用起到了抑制作用,退浆率下降,一般选取1.5~2.0g/L范围最适宜。

2.4 pH值的对比试验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