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 1 可以看出,3 种封端产品的解封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TETA 封端时,159﹒2 ℃开始解封,213﹒8 ℃解封速率达到最大值,质量损失为 58﹒02%﹔DMEA 封端时,171﹒3 ℃开始解封,213﹒5 ℃解封速率达到最大,质量损失为 43﹒61%﹔MDEA 封端时,158 ℃开始解封,203﹒7 ℃解封速率达到最大,质量损失为 53﹒03%﹒由于 MDEA 封端产品的解封温度比 DMEA 和 TET低,因此,本实验采用 MDEA 作为封端剂﹒
2﹒1﹒2 温度
由表 1 可知,反应温度为 20 ℃或 30 ℃时,体系反应比较平稳,反应物粘度适中﹔40 ℃或 50 ℃时,体系反应剧烈,易凝胶,原因是该封端反应放热,温度过高,反应速率快,体系释放热量也快,使体系温度急剧上升合理的封端温度不仅可以保証反应充分有效地完成,还可避免因反应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其他副反应﹒因此,选用封端反应温度为 30 ℃﹒
2﹒1﹒3 时间
封端时间对封端反应也有很大的影响,封端时间过长,会引起副反应的发生﹒使用醇胺类封端剂封闭—NCO,在 30 ℃条件下封端 90 min 可基本完成﹒[4]因此,用 MDEA 对 PEG1000 的预聚体封端 90 min﹒为了确定封端反应是否完成,对封端产品进行 FTIR 测试,结果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1 728 cm-1 附近为该预聚体的—C—O 吸收峰,而—NCO 的吸收峰在 2 270 cm-1 附近﹒用上述封端剂对端基—NCO 预聚体进行封端反应,90 min 后在2 270 cm-1 附近已无明显的吸收峰,証明—NCO 已被完全封闭,封端反应已基本完成﹒综上所述,本实验封端反应采用 30 ℃封端 90 min
2﹒2 提升剂染色真丝绸织物的耐洗色牢度
自制聚氨基醇胺类封端产品(提升剂)结构中含有氨基基团,经酸化后会形成季铵盐而溶于水中,在对染色真丝绸织物进行整理前先将它配制成稳定的水溶液(pH 值为 3-4),再对织物进行浸轧整理﹒整理时,提升剂用量、焙烘温度将直接影响到其与纤维、染料的反应程度以及成膜厚度、均匀度、连续性等,从而影响整理后织物的耐洗色牢度﹒为此,讨论了提升剂用量和焙烘温度对染色真丝绸整理效果的影响
2﹒2﹒1 提升剂用量
提升剂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以看出,提升剂用量为 20 g/L 时对织物的整理效果无明显提高,30 g/L 时,褪色牢度、丝沾色 都提高半级左右﹔40、50 g/L 时,耐洗色牢度不再提高,用量过多会造成织物手感的下降﹒因此,选用 30 g/L较适宜﹒
2﹒2﹒2 焙烘温度
自制封闭性化合物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完全解封,重新释放出活性基—NCO,焙烘温度对整理后耐洗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见表 3﹒
由表 3 看出,提升剂整理前真丝绸的褪色牢度为1级,棉沾色牢度2-3 级,丝沾色牢度2级,而经提升剂整理后的褪色和棉沾色牢度提高半级左右,但丝沾色牢度基本无变化﹒焙烘温度在 140-180 ℃时,提升剂的解封速率较慢,释放出的活性基较少,与染料、纤维及自身的反应不充分,所以对酸性染料染色丝绸织物的耐洗色牢度提升不够明显﹒若想提升整理效果,必须升高焙烘温度,但焙烘温度过高,会损伤丝绸织物的其他服用性能﹒因此,自制提升剂适合用于提升解封温度低于 160 ℃织物的(如棉、毛等)耐洗色牢度﹒
3 结论
3﹒1 、TDI 与 PEG1000 反应所得预聚体用 MDEA 进行封端,30 ℃封端 90 min,封端剂可以对预聚体中的端基—NCO 完成封闭﹒
3﹒2 、 由于封端产品结构稳定,解封温度较高,当焙烘温度低于 180 ℃时,自制的提升剂对酸性染料染色真丝绸织物的耐洗色牢度提高不明显﹒
参考文献﹕
1郑今欢,周秋宝﹒毛/锦混纺丝酸性染料染色的同色性研究[J]﹒现代纺织技术,2002(3)﹕15-18﹒
2张剑秋,柳 臻,张宝华﹒含氯苯酚封闭 TDI 及其解封初探[J]青岛大学学报,1992(6)﹕29-33﹒
3洪贵山,顾雪蓉,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交联膜的性能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0,7(4)﹕523-528﹒
4周世洲﹒聚氨基甲 磺酸盐类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合成[D]﹒2004﹒东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