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物优良的光泽、色彩以及手感必须通过合理、严格的后整理才能够凸现和加强,整理过程中最基础的要求是保证丝绸面料的丝织手感和悬垂性,除了通过后整理形成独特的织物风格外,丝织物的功能性整理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改善丝织物面料性能的整理包括:抗绉、抗静电、防水拒油、阻燃、尺寸稳定性、洗可穿、以及蓬松性和丝鸣感。蚕丝的洗可穿性能日益重要,必须采用适当的柔软剂、弹性体和合成树脂才能达到要求;蚕丝的功能性整理如抗污性和阻燃性是蚕丝面料功能性整理的重点;丝织物后整理的另一个重要的领域是能够保持卫生、清新的抗菌整理。
丝织物手感和外观的改善主要通过机械整理来实现,功能性整理则通过化学整理实现。
1.机械整理
轧光:轧光可以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外观,一般丝织物采用冷压光,织物可以获得柔软的手感,热轧光可以使织物获得较好的光泽,但织物的性能容易受到不利的影响。常见的轧光设备是Palmer或Felt轧光机,主要用于光滑的平纹绉织物和斜纹哔叽类织物,如府绸、绫类。
蒸煮:蒸煮可以赋予丝织物尺寸稳定性,并可消除织物褶皱,使织物手感光滑。织物在松弛状态下沿不太硬的毛毡用过热蒸汽处理,目前主要采用间歇式蒸煮机,也有采用带毡毯的连续轧光机的。
拉幅:拉幅同时可以让丝织物通过热空气进行干燥,并将织物拉到设定的幅宽,同时通过热或热与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赋予织物要求的手感。早期的蚕丝整理主要是采用热空气干燥织物的轧光机,现在由于使用了各种弹性体和树脂,所以需要温度高达150℃的焙烘箱。
填塞:填塞整理可以改善蚕丝织物的光学外观。蚕丝对各种整理过程的机械摩擦非常敏感,即使是采取了最好的预防措施,蚕丝织物仍有可能出现擦伤,为改善擦伤部位的的光学外观,需将精细油膜均匀的涂到织物两面,这样擦伤点就不易看到,从而改善织物的外观。早期只有对出问题的织物部位才进行手工填塞衬垫,现在则采用将油均匀分布在几个给油辊上的设备,在全幅织物上均匀涂精细油膜。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