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性能测试
柔软性、滑爽性:手感触摸法;
黄变性:目测光箱;
亲水性:滴水法,即用标准滴管(25滴/mI)从离织物2 cm的高处向水平铺展的织物表面滴1滴水,静态下测定织物吸收完1滴水所用的时间。离心稳定性:取样品1O mL装入带有刻度的带盖试管中,放入离心机中,开启离心机,在3000r/rain转速下离,630rain,然后取出,观察是否破乳、漂油。
2结果与讨论
2.1 线性硅油WS一62M与偶联剂602的配比DB-62M与偶联剂602的配比不同,制备的氨基硅油的氨值也不同。本文以制备综合效果好、低黄变的通用型柔软剂所要求的氨值为0.4的氨基硅油来确定WS-62M与偶联剂602的配比。
2.2氨基硅油中间体粘度的控制在聚合过程中可加入六甲基二硅氨烷作为链终止剂,来控制产品的粘度,但由于失去羟基活性基,产品交联成膜性会降低,导致手感下降。因此,在本实验中未加入六甲基二硅氨烷链终止剂。在反应过程中需多次取样测定粘度,当氨基硅油中间体的粘度在1000~1500mPa・S范围时,即确定为反应终点。
由表1可知,随ZC一16聚醚含量增加,产品水溶性增加。产品应用于织物上,其织物的亲水性也增加。ZC一16聚醚与氨基硅油中间体的质量比>1.5时,亲水性氨基硅油本身能溶于水,不需要)Ju ̄L化剂乳化;当质量比<1.5时,亲水性氨基硅油需加入一定量合适的乳化剂进行乳化,以保证其成为透明的微乳液。
2.4 亲水性氨基硅油微乳液的主要技术指标外观:带蓝色荧光透明液体;固体质量分数:2O
±1%;离子型:非离子;pH值:5.0~7.0;稳定性
从表2可知,以活性聚醚改性的线性氨基硅油微乳液在稳定性以及处理织物的白度、亲水性等方面均优于以D4和线性体为原料制得的氨基硅油微乳液;以活性聚醚改性的线性氨基硅油微乳液稳定性好,其处理织物的柔软性、白度、亲水性与市售的季铵盐改性有机硅乳液产品相当。
3 结 论
利用线形硅油(WS-62M)制备了兼有羟基硅油性能的氨基硅油,再经活性聚醚改性,可制得具有自乳化功能的亲水性氨基硅油,由于分子中含有聚醚链段,乳液的稳定性良好,不易发生漂油、破乳,完全避免了粘辊现象,可赋予织物优良的柔软、滑爽及亲水等性能,解决了从氨基再改性硅油处理织物白度低、织物手感降低、工艺复杂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树根.氨基改性硅油的研制EJ3.印染助剂,1998,15(6):5-8.
[2]陈岚,陈荣圻.线性聚合技术制备氨基硅油EJ3.印染助剂,2000,17(6):10-13.
[3]庄宝璐.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其应用[J].印染助剂,2000,17(6):37-39.
[4]安秋凤,孙文革,黄良仙等.聚醚/氨基硅油的制备及其应用[J].有机硅材料,2001,15(4):15-19.E53苏华,杨秀英,屈静利用线性体.合成氨基硅油的工艺及其应用EJ3.有机硅材料,2001,增刊:19-20.
[6]杨成,薛仪芬,刘晓亚,等.反应性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制备与性能[J].印染助剂,2002,19(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