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微波技术在K型活性染料染棉织物中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6日

2.2.2染色时间

采用中低火和中火分别加热(中低火2min时加盐,中火1min时加盐,氯化钠用量为40g/L)染色不同时间后,再加入30g/L碳酸钠固色3min。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中低火加热4min、中火加热3min时相对色力度值即超过100%;相同火力条件下,染色时间越长颜色越深;相同时间下火力越大染得的颜色越深;时间越长,不同火力下染得的相对色力度值相差越小。在本实验中,中火及中低火的加热染色时间为4~5min即可。

2.2.3氯化钠用量

采用中低火和中火分别加热(中低火2min时加盐,中火1min时加盐,氯化钠用量依次为10、20、30、40、50、60g/L)染色5min后,再加入30g/L碳酸钠固色3min。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采用相同火力加热时,随着氯化钠用量的增大,织物的相对色力度值逐渐增大。采用中低火、中火加热时,当氯化钠用量达到40g/L时织物相对色力度值变化都不明显,确定氯化钠的适宜用量为40g/L。

2.2.4碳酸钠用量

采用中低火和中火分别加热(中低火2min时加盐,中火1min时加盐,氯化钠用量40g/L)染色5min后,再依次改变加入碳酸钠的量为10、15、20、25、30、35g/L,固色3min。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采用相同火力加热时,随着碳酸钠用量的增大,织物的相对色力度值逐渐增大;当碳酸钠用量达到25g/L时,采用中低火、中火加热的织物相对色力度值变化都不再明显。因此,碳酸钠的适宜用量为25g/L左右。

2.2.5固色时间

采用中低火和中火分别加热(中低火2min时加盐,中火1min时加盐,氯化钠用量为40g/L)染色5min后,再加入25g/L碳酸钠固色不同时间。结果见图5。
 
由图5可知,采用中低火、中火加热的固色时间为2min时相对色力度值超过100%;采用相同火力加热时,随着固色时间的延长,织物的相对色力度值逐渐增大。当固色时间超过3min时,织物的相对色力度值变化不再明显。因此,实验用中低火、中火微波加热固色的时间3min为宜。

2.2.6固色方式

在最佳染色工艺(中低火2min时加盐,中火1min时加盐,氯化钠用量40g/L,染色5min,固色3min)条件下,采用染固同浴和染固不同浴两种方式固色,比较其对织物相对色力度值的影响见图6。
 
由图6可知,采用相同微波火力加热时,织物相对色力度值随着碳酸钠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碳酸钠用量为25g/L时,织物相对色力度值的变化都不再明显;碳酸钠用量相同时,染固同浴的相对色力度值要比染固不同浴的相对色力度值大很多。这是因为碱剂的加入又会促使染液中染料进一步上染。

2.2.7碱的种类在最佳染色工艺(中低火2min时加盐,中火1min时加盐,氯化钠用量40g/L,染色5min,固色3min)条件下,改变碱的种类及用量采用染固同浴方式进行固色,不同类型的碱剂对织物相对色力度值的影响见图7。
 
由图7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相同火力处理时,不同的碱固色对织物相对色力度值的影响不同。当用氢氧化钠固色时,随着碱用量的增加,织物相对色力度值逐渐减小,这可能是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使染料水解造成的。用磷酸三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处理时,织物相对色力度值随着碱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磷酸三钠固色的织物相对色力度值最大。

2.2.8微波染色速率曲线

采用中低火和中火分别加热(染料2%[owf],氯化钠40g/L,浴比1∶40),染色5min后,再加入25g/L碳酸钠固色3min。染色时间为烧杯放入微波炉开始计时直至碱固色结束,上染速率曲线见图8。
 
由图8可知,采用相同火力加热时,染料的上染百分率随染色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直至染色平衡;加盐后上染百分率提升明显,说明盐的促染作用在微波染色中同样适用;加碱也对上染百分率有一定的提高,这是由于碱剂的加入破坏了原来的上染平衡,染料又进一步上染造成的。微波染色能够大大缩短整个染固色时间,节能效果明显。

2.3 微波对K型染料染色的影响

分别用活性红K-2BP、活性蓝K-GR和活性黄K-4G3种染料按最佳工艺进行染色,纯碱固色,并以各自常规染色方法染得的织物相对色力度值为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如图9所示。
 
由图9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微波对不同活性染料相对色力度值的影响不同,其中活性红K-2BP色泽与常规工艺相比差别最大,活性黄K-4G差别最小。

2.4 染色织物的牢度测试

依据火力不同,织物颜色深浅不同挑选染色样品进行牢度测试,并与常规工艺所染的织物比较。考虑相对色深值高的样品有可能表面浮色多、牢度差,为此,对于中火和中低火特意挑选了相对色力度很高(磷酸三钠固色)的样品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采用微波加热染色时,低火牢度较差,而中火及中低火织物的摩擦牢度、皂洗牢度均与常规工艺相近。对于低火牢度不理想,与低火加热条件下染料的反应性及渗透能力都较差有关。

3 结论

(1)在相同火力和浴比条件下,染色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在相同时间条件下,火力越大染得的颜色越深。

(2)在相同的条件下染色时,微波对不同结构的染料影响不同。

(3)与常规染色法相比,微波染色更节省时间和能源,且染色牢度与常规染色接近。

参考文献:
[1]吴长春,贺 靓.棉织物微波染色研究[J].印染,2008,(2):18-20.
[2]杨英贤,姜宜宽.微波技术在染整工业中的应用及展望[J].染整科技,2005,(1):6-8.
[3]K Haggag.Fixation of pad-dyeings on cotton using  micro-wave
heating[J].American Dyestuff  Reporter.1990,(8):26-30.
[4]陈英方.纯棉织物的微波染色[J].纺织基础科学学报,1991,(1):1-8.
[5]陈 怡.采用微波加热在棉织物上进行轧染固色[J].印染译丛,1991,(4):24-28.
[6]唐志翔,译.微波炉用于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生产时实验室打样的探讨[J].染整科技,2004,(5):53-59.
[7]Nanda R,Patel G."Microwave oven"a tool for quick re-sponse
in shade development and lab-to-bulk shades trans-lation in reactive
 dyeing[J].India Colourage,2002,(12):83-88.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