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的可生物降解性或可去除性,例如欧共体指出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必须具有90%的平均生物降解度和80%的最初生物降解度。
●毒性要小,BAsF公司规定助剂的L(鱼毒性)和ECO。。(细菌与藻类毒性)在1~100mg/L间能够使用,LC舳和EC0卯超过lOOmg/L为先进指标,此外还有急性毒性的规定。
●游离甲醛的含量不能超过限制值,规定儿童服装的游离甲醛量在20mg/kg以下,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的游离甲醛量在75mg/kg以下,不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与纺织品及装饰用纺织品的游离甲醛量在300mg/kg以下。
●不能含有环境激素。环境激素是一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极其有害的化学物质,目前被禁止的环境激素有70种,而与纺织助剂有关的有10种左右,即多氯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呋喃、多氯联苯、多溴联苯、烷基酚、对硝基甲苯、五氯苯酚,还有邻、对一苯基苯酚等。
●重金属的含量不能超过限制值,所规定的10种重金属是锑、砷、铅、镉、铬、铬(六价)、钻、镍、铜、汞等。
●不能含有致癌芳香胺,所规定的致癌芳香胺与纺织中不能含有的23种致癌芳香胺相同。
●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的含量不能超过限制值,此种有机卤化物包括含氯载体、氯化烃溶剂、含卤整理剂、含卤前处理剂以及其它含卤芳香化合物等。
●不能含有其它有害化学物质,如乙二胺四乙酸、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挥发性有机物、变异性化学物质、磷酸盐等。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环保型纺织助剂已具有一定的基础,涉及的范围有环保型前处理剂、环保型印染助剂和环保型后整理剂。虽然各国执行的纺织助剂环保质量指标有所不同,有些指标和法规我国尚未执行,但环保型纺织助剂的技术水平、质量与数量、检测技术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更何况发展环保型纺织助剂是推行纺织品绿色生产和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纺织助剂在新世纪发展的必然趋势。
2.3采用新技术开发新型多功能和高效助剂
新技术包括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革命,而且在纺织助剂制造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比较突出的新技术有下列四种:
●复配增效技术
开发新结构的纺织助剂投入大,而且产生的三废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因此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纺织助剂的复配增效技术或助剂合金技术由于具有投入少、无三废,且能制得性能优异的产品等优点应用得越来越多。国外的文献表明国外市场上每年新增数百个纺织助剂中采用这种技术制得的新品种占到80%以上,而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进入新世纪后这种技术更受人注目且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然这种新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目前纺织助剂的复配增效技术大致可分成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用两种以上具有不同性能的助剂按照一定的原理配制,称为外复配方式,制成的新品种具有比组份为优的性能,这是国内外特别是国内开发新纺织助剂主要采用的方式。例如氨基有机硅类柔软剂具有优异的耐久柔软性,但吸水性差,通过复配聚氨酯类预聚物,可以制得既有有机硅特有的柔软性、滑爽性,又有聚氨酯类预聚物所具有的丰满感、柔软回弹感和吸水性等的新品种:又如烷基醇醚羧酸盐(AEC)的生物降解性好,能耐硬水,具有优良的乳化、分散、润湿、增溶等性能,是制造绿色前处理剂的主要原料,它与烷基硅氧烷的复配物既保留上述优点,又能提高柔软效果,使织物防皱不泛黄,是一个优异的绿色织物柔软剂。第二种方式是在助剂结构上引入另一种助剂的功能基团,使新助剂具有新的功能,称为内复配方式,如在有机硅分子链上引入能乳化的基团,使新助剂不用乳化剂就能独自乳化成微乳化液。
●生物技术
在纺织助剂中生物技术现在已被广泛接受和用于制造酶制剂,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少又有专一性,因此,近年国内外研究频繁,发展迅速。例如用生物酶制剂进行织物前处理对反应比较温和、处理温度低、pH接近中性、又容易降解,目前已开发成功用于棉纤维退浆处理的淀粉酶。用于棉纤维光洁和减量处理的纤维素酶、用于对棉纤维进行精练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用于丝绸脱胶和羊毛防缩整理的蛋白酶等,这方面的商品已有不少。如Cellusoft是一种纤维素酶,它可用于棉、麻、Tencel等织物的光洁柔软整理;BioPrep是一种果胶酶,它可用于棉的煮练,取代传统的强碱煮工艺;IND一80L和zs一200是果胶酶,可用于棉的煮练;IND一88L是一种纤维素酶,它可与IND一80L组成复合酶用于棉的精练。最近德国Bayer公司开发的酵素洗净剂Baylase RP也是利用生物技术的制品,它用于活性染色纤维素纤维后的洗涤处理中不仅可节约大量水、能量和时间,而且能把加水分解的未固着染料完全除去,提高染色物的牢度。今后随着人们对基因的认识不断提高,将基因副产物少、能耗低、原料消耗少。工程用于酶制剂的开发,那么效果会更大。如用基因工程开发的淀粉酶能耐100℃汽蒸,催化反应速度大大提高,只要数十秒就能将淀粉浆料快速去除干净.
3结语
我国纺织助剂市场现状表明我国纺织助剂工业经过解放后50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对国内纺织市场的满足率约80%,但在制造技术和品种质量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着较大差距,专用助剂和高档助剂还不得不依赖进口,纺织助剂的品种以及在生产时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污染亟待解决,纺织助剂行业的组织结构也需深入改革,这些都给我国纺织助剂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现有纺织助剂生产中大力采用清洁工艺与新合成技术的同时,积极使用包括高新技术在内的各种新技术开发新型多功能与高效纺织助剂,特别是环保型助剂和高档助剂,以及进一步开拓市场、满足新纺织纤维与新染整技术加工生产的需要构成了我国纺织助剂今后几年中鲜明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计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的纺织助剂将发生质的变化,进入世界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