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阐述了中国纺织助剂市场的现状,分析了纺织助剂工业在开发新纺织助剂、适应新纺织纤维和新染整技术需要以及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纺织助剂对纺织品的升级换代和提高附加价值至关重要,不仅可使纺织品更功能化,如抗菌、防腐、防水、防污、阻燃、防缩、抗皱、柔软、增艳、透湿和消除静电等,而且还可以改造染整工艺,使纺织品更趋高档化,更具时代感,更加绿色化。因此近年国内外纺织助剂工业发展很快,有人说世界进入了助剂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过份。
1 市场现状
目前全世界纺织助剂共有近loo个门类,1.5万余品种,年产量约280万吨,其中印染助剂和后整理剂的产量增长较快。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的纺织助剂产量与纤维产量之比为15:100,世界平均水平则为7:100。主要大型纺织助剂生产企业大多集中在西欧和日本,其中西欧的纺织助剂在世界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主要供应商有BAsF、Bayer、clariant、ciba精化和NoVo等公司。市场上纺织助剂的年消耗量在230万吨左右,从总体上可以说供大于销,2000年为205.4万吨,它比上世纪90年代初增长了25%,平均年增长率2.4%。世界各地区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情况是不同的,东南亚地区由于近年世界纺织产业从传统的生产中心美国和西欧等向其转移,它对纺织助剂的需求量增长很快,上世纪9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超过4%,到2000年的需求量达到了83万吨;而北美和西欧在同一时期的年均增长率约1-5%,2000年的需求量分别为40.3万吨和34.4万吨;日本在同一时期的年均增长率仅0.4%,2000年的需求量为9.75万吨,可见东南亚各国
纺织助剂的需求量已超过北美、西欧和日本之和,列世界第一。但西欧和日本的纺织助剂由于品种多、质量好、服务全等因素,它们在东南亚纺织助剂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并且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与世界纺织助剂市场相比,中国的纺织助剂市场只有世界的10%左右,纺织助剂产量与纤维产量之比约为3.7:100,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强。不过近年我国纺织助剂工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上世纪70年代纺织助剂的年消耗还只有数千吨,而到90年代末的消耗量已达到24万吨/年,其中国产助剂超过20万吨,进口助剂约2.2万吨,国产助剂的自给率超过80%。中国纺织助剂的年产量在26~27万吨,其中前处理剂约7.4—7.7万吨,主要有净洗剂、渗透剂、油剂、精练剂、稳定剂等:印染助剂在11.8~12.2万吨,主要有匀染剂、消泡剂、促染剂、乳化剂、分散剂、粘合剂、增稠剂、固色剂、防染剂、荧光增白剂等;后整理剂6.8~7.1万吨,主要有抗静电剂、柔软剂、树脂整理剂、阻燃剂、防水剂、涂层剂等。
目前我国生产的纺织助剂品种约1200个,其中主要品种200个左右。纺织助剂的生产企业约1100家,分布在各个行业中而以民营企业居多,合资和独资企业也约占8~10%。
我国纺织助剂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口,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纺织助剂的出口量增长较快。近年年均出口约2.0万吨、占纺织助剂年产量的7.5%左右,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东南亚各国。由此可见,我国纺织助剂的产量和消耗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既反映了我国纺织助剂行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性,也呈现出我国纺织助剂无论制造技术还是品种质量都与国际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有:
●纺织助剂企业多、小、散,未形成规模经济,缺乏竞争力。
●通用助剂的生产能力过剩,且生产企业竞相压价。例如用于纺织助剂的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能力及产量已大大超出国内市场的需求,用其制成的助剂价格一跌再跌,已无利可图,这与纺织助剂生产企业盲目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直接相关。
●助剂品种少,尤其是专用高档助剂更缺,不得不依赖进口。目前我国已开发和生产的纺织助剂品种大约只有世界品种数的8%,专用高档助剂的比例更低,例如有机氟系列防水防油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0多年来的科技攻关虽然开发了一些新纺织助剂,但纺织助剂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未明显缩小,目前开发高档助剂的水平仍很低下,新技术很少应用,这势必影响我国在高档助剂方面的竞争力。我国加入wT0后高档助剂的进口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更多的外资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使得我国高档助剂的发展困难更大。
●环保型纺织助剂的开发和发展缓慢,这是当前发展纺织助剂最突出的问题。
●助剂质量不稳定,缺少检测手段,特别反映在纺织助剂的一致性上(包括质量指标和可用性等)。另外,助剂的纯度不高,杂质含量大、成分也不清楚。
●纺织助剂的标准化工作还很落后,大部分纺织助剂的质量指标只有常规、通用的指标,缺少特性指标,也无对特性指标的检测技术。
●助剂生产技术和三废治理水平亟待提高。迄今助剂生产中一些主要的单元反应仍采用传统工艺,清洁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尚不普遍;生产过程也多半采用人工或半机械化操作,这样势必影响生产效率。另外,由于纺织助剂的品种繁多,而且多数品种的产量不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相当数量成分复杂的三废,再加上长期来对三废治理技术重视不够,处理水平低,因此纺织助剂产品的毒性与制造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瓶颈。
2发展趋势
纺织助剂的发展与纺织工业紧密关联,“十五”期间中国的纺织工业将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纺织纤维的产量将达到1300万吨。其中合成纤维的年均增长速度约6.6%,2005年的产量将超过750万吨,天然纤维的产量将超过500万吨。这对纺织助剂的需求将增长,预计年均增长速度不会低于6~7%,到2005年产量将达到37~39万吨。另外,新纺织纤维和新的印染与整理技术将不断被开发,再加上中国加入wTO后会逐步取消纺织品的出口配额,纺织品的出口会获得一定的增长,对纺织助剂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些都是中国进~步发展纺织助剂的重要市场,它们将呈现出下列五方面的趋势和特点。
2.1 开发适应新纤维和新技术需要的专用助剂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的“十五”发展规划,在“十五”期间开发的新纺织纤维及其制品有一细四异纤维(即超细、异纤度、异收缩、异截面、异材质等纤维)、弹性纤维、新纤维素纤维(如Tencel、Modal、Lyocell等)、复合纤维、功能性纤维(如超防缩、超柔软、磨绒、涂层、阻燃、抗静电、阳离子化等纤维)、仿毛混纺交织织物等。这些新纺织纤维及其制品的诞生,带动了一系列新染整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对纺织助剂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Tencel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的出现,需要一些特定功能的助剂如浴中润滑剂、酶制剂等来帮助其生产加工的顺利进行:又如麦饭石功能纤维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纤维,它也需要一些新助剂来帮助加工。另外,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节约原材料与能量,使染整加工更简便与更可靠等要求,开发了一些新的染整技术如低温等离子技术、退一煮一漂一染色湿短蒸工艺、过热蒸汽连续染色工艺、数字喷墨印花技术、原坯布染色技术、冷轧堆高效练漂及碱氧一步法工艺等,它们都对纺织助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还有为了满足市场上多种特定的效用如遮阳服的防紫外辐射,医用防失禁产品的特强吸水性等,需要具有特定功能的专用助剂等。
2.2注重环保型助剂的发展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绿色纺织品和环境生态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ISO 14000的颁布与实施,环保型助剂已是近年及今后国内外纺织助剂厂商竞相开发的主攻方向。环保型纺织助剂的要求已在Eco—Tex standard 100(2002年2月版)中非常明确地标明,它们除了应具有纺织行业所要求的牢度性能和应用性能外,还必须满足下列环保质量指标: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