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染整的功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5日

1 前言

微胶囊技术,是将某种物质用某些高分子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包覆起来,制成颗粒直径1-500µm,在常态下为稳定的固体颗粒,而该物质原有的性质不受损失,在适当的条件下又可释放出来的一种技术。

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Green和Schleicher对染料进行微胶囊化来制备无炭复写纸[1];到70年代中期,微胶囊技术已经在医药、农业和化工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纺织染整现状

目前,微胶囊技术在染整工业中己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不断在开发新的用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微胶囊染料和涂料的染色和印花;微胶囊功能整理剂;微胶囊加工制剂(包括消毒剂、洗涤剂、漂白剂、以及粘合剂等)的应用[2]。

2·1 染料和涂料的微胶囊化

以染料或颜料为芯材,壁材是天然或合成高分子物,制得10-200µm大小的微胶囊,可获得常法不能得到的效果,这包括:多色微粒子印花、转移印花微胶囊、微胶囊静电染色等,列于表1。

2·2 微胶囊功能整理剂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也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品功能整理加工,可获得常规整理无法得到的效果。这包括阻燃、防缩、拒水拒油、抗静电、柔软、抗菌、杀虫、香气以及某些特殊整理,见表2。

另外,将一些功能药剂封入纤维内部而制得具有香气纤维、杀菌除臭纤维之称的技术,可以说是微胶囊技术的延伸。

这样的纤维有中空聚酯纤维、多孔聚乙烯、聚丙烯、聚二氟乙烯、多孔丙烯腈纤维、聚乙酸内酯、聚氨酯和乙烯醋酸酯等,包封的药剂有:高沸点香精、农用化学品、沸石、抗菌离子、抗微生物制剂、四环素等。另外,将微胶囊混入纺丝液或将纤维微囊加到合成纤维内部,可以制得具有阻燃、除臭、抗紫外线、抗氧化的功能性纤维[3]。

3 微胶囊的制备技术

微胶囊化的染料及功能性整理剂的壁材是多种多样的。芯材是亲水性的宜用非水溶性的合成高分子物材料作壁材,芯材是疏水性的则宜用合成或天然高分子包覆。制造微胶囊的具体技术取决于所用高聚物的性质以及包覆材料的性质。例如多色微粒子印花的囊壁材料,需要在加热加压或适当溶剂等方法时破裂,因而须一定的强度而又不能太高;化学消毒剂微胶囊,是有选择性地让有毒化学用剂透过进入微胶囊,壁材是一种半渗透性的聚合物,香气整理微胶囊的囊壁醛化蛋白质,须控制它的固化程度[2,4]。目前,微胶囊化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相分离法(凝聚法),聚合反应法和机械法。许多研究者则把胶囊化过程分为化学、物理及物理化学过程[5]

3·1 相分离过程

是先将芯材乳化或分散在溶有壁材的连续相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或不良溶剂,或通过其它手段使壁材溶解度降低而从连续相中分离出来,包裹在芯材物上形成微胶囊。对油溶性固体或液体进行胶囊化则称为水相分离法,它又分为单凝聚和复凝聚。单凝聚是以一种高分子材料为壁材,将芯材物 质分散在壁材中,然后加入凝聚剂;由于水与凝聚剂结合,致使体系中壁材的溶解度降低而凝聚出来形成微胶囊[6]。复凝聚是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高分子壁材,将芯材物分散在壁材的水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例如pH值、温度的改变,无机盐电解质的加入,使得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互相吸引、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析出而形成微胶囊[7]。对于水溶性或亲水性物质的微胶囊化则称为有机相分离,它是指在某一种聚合物的溶液中,加入一种对该聚合物为非溶媒的液体,引起相分离而将芯材物包裹成微胶囊[2,8]。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