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梳棉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块及质量指标
3.3 精梳工序
结合棕彩棉的特性及生条质量,在梳理隔距、落棉隔距上稍作优化,其余基本上按常规细绒棉的工艺参数上机,其主要工艺参数为:
给棉长度:5.23 mm 落棉隔距:19mm
梳理隔距:0.35 mm 钳板支点位置:29.6mm
罗拉隔距:7X10mm 顶梳进出隔距:4mm
顶梳和后分离胶辊隔距:0.75
精梳主要质量指标为:
干定量:18.7g/5 m 精梳条短绒率:9.5%
棉结/疵点:22/29粒/g 条干CV值:4.25%
重不匀:1.35%
3.4 并条工序
首先对丙纶进行预并,然后进行三道混并,以增强其均匀混合程度,并条采用顺牵伸工艺,丙纶预并和头并,并和数接近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偏大掌握,二并及三并均采取集中前区牵伸的工艺,以提高须条中纤维的分离度和伸直平行度。熟条条干CV为2.9%,头并用5根棕彩棉条和2根远红外丙纶进行混并,丙纶条间隔并居中排列,以减少静电缠绕。另外并条工序,尤其是丙纶预并和头并,静电缠绕和堵塞喇叭口较严重,采用局部力口湿和降低车速的措施,相对湿度在80%以上,效果更佳。主要工艺参数见表4。
表4 并条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3.5 粗纱细纱工序
粗纱细纱工序,生活较好做,在工艺配置上,粗纱仍以提高纤维的分离度和伸直平行度,改善纱条内在结构为原则,采用集中前区牵伸的工艺,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控制粗纱伸长率,减少细节的产生,粗纱条干CV值为4.35%。细纱工序采取集中前区牵伸的工艺,后区隔距适当放大,在保证牵伸正常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后区牵伸和钳口隔距。
粗细纱的主要工艺参数为:粗纱捻系数74.8,粗纱干定量4.27g/10m,细纱后区牵伸1.20倍,细纱钳口隔距2.5 mm,细纱中心距(前区X后区)43 mmX55 mm。成纱质量为:条干CV值14.21%,细节8个/km,粗节92个/km,棉结116个/km,单纱强力257.4cN,单强CV值7.35%。可见,成纱各项指标均进入Uster 97公报50%水平(参照Uster 97统计值CJ 14.6tex纱标准),千米棉结已接近25%水平。
3.6 络筒工序
络筒工序的卷绕速度与常规品种相近,定为1000 m/min,只是在清纱器的参数选择上进一步加严要求,具体为:
棉结:200% 短粗节:150% 1.6cm
长粗节:40% 2.8cm 细节:-20% 2.0cm
接头大小:60% 6.0cm
3.7 纱线的保健性能检测
用该纱线织成14.6/14.6 523.5/283.0 123衬衣面料后,经国家红外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在其相对辐射能谱范围内,其法向全发射率为88%。
4 结语
(1)成纱各项指标均进入Uster97公报50%水平(参照Uster97统计值CJl4.6tex纱标准),千米棉结已接近25%水平。但仍需继续探讨,争取各项指标,尤其是对布面风格影响较严重的条干和千米棉结,争取进入25%水平。
(2)纺彩棉时,要进行区域隔离,机台实行一条龙生产,回花,吸棉箱花单独存放,严禁与本白棉混放,以防纱布出现异性纤维。
(3)彩棉排包时,要注意色泽均匀搭配,保证抓取纤维色泽均匀。
(4)严格控制各工序的相对湿度,进一步探讨远红外丙纶梳棉针布,提高丙纶的可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