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恒稳液料活化染材的研发和印染涂抹油材的试行

来源:中国印染网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9日

活性染料溶解度的测定活性染料溶解度按GB/T3671.1-1996(水溶性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试)和GB/T3671.1-1996(水溶性染料冷水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测定。活性染料水解性的测定方法取染料溶解于蒸馏水中,按照实验方案所定加入药品,作为原样,测试记录其pH值和电位,取样品放置在一定温度的恒温烘箱内,70℃/3h升温强化,定时测定样品的pH值和电位,并同原样进行比较。

液体活性染料的制备活性染料用少许水调成浆,加入助溶/增溶剂调成糊,加入定量的水,微热溶解,冷却静置1h,滤液加入pH缓冲剂、弱氧化剂,抽滤,制备所需的稳定液体活性染料。制备油墨则另加增稠剂调节其粘度和面张力。

喷墨印花工艺织物前处理→喷印→汽蒸(100~105℃,10min)→水洗→皂煮→烘干。前处理配方:海藻酸钠40g,小苏打40g,尿素35g,水885g,配制浆液1000g,轧浆(轧余率100%),二浸二轧,95℃烘干<11>。

结果测试(1)测定液体活性染料经过一定条件处理后的pH值和电位变化,以评定其稳定性。(2)用DatacolorSF600型电脑测色配色仪,测试印花样品印花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AATCC标准)。

活性染料溶解度测定与助溶剂的助溶效果比较参考《水溶性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试》GB/T367111-1996和《水溶性染料冷水溶解度的测定》GB/T3671.1-1996方法,测定染料在25℃时,加入助溶剂前后的溶解度。实验中分别选用助溶剂尿素,甘油和已内酰胺来比较助溶效果,其结果见1。

吸湿剂的质量浓度由于染液在存储期间会因天气变化(尤其是高温天气),极易丢失水分,因此需加入吸湿剂以使染料离子面形成水合保护层,避免染料水分的蒸发。一般吸湿剂用多元醇,本实验采用丙三醇作吸湿剂,观察到的染料质量变化和染料面变化如1所示。

染液24h后质量随吸湿剂浓度的变化由1可知,丙三醇可做吸湿剂锁住水分,保持染液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观察染液面,24h不加入吸湿剂时称量瓶中染液完全凝成固状,面呈凹凸不平状态,水分完全蒸发。当吸湿剂浓度为2.5%时,水分蒸发比较严重,面块状分离;当吸湿剂浓度为5%以上,水分保持较好,面形成水合分子膜,水分蒸发减少,但实验现象中发现明显提高了染液的粘稠度。

防冻剂的加入防冻剂的加入是为了防止低温时染液中染料的析出,阻止染料凝聚,提高染液的冷藏稳定性。选择的防冻剂为乙二醇,浓度为2%。

从实验现象看,饱和染料50mL在0℃环境时,未加入乙二醇的染液染料立即大量析出沉淀,而加入乙二醇的染液中染料无明显析出。在同样加入10mL水后,未加入乙二醇染料仍有析出,加入乙二醇染液重新完全溶解。此现象说明乙二醇的加入可防止染料在低温下的析出,有助溶作用。实验中也分析了乙二醇的助溶效果,结果如2。

助剂的加入对染料水解的影响活性染料用少许水调成浆,加入助溶剂调成糊,加入定量的水微热溶解,冷却静置1h后过滤。滤液加入弱氧化剂1%、吸湿剂5%,防冻剂2%,用pH缓冲剂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4∶1)调节pH至染料最低水解pH5左右,制备成所需的稳定液体活性染料,测试其升温前后的pH值和电位。结果见3。喷墨印花织物的性能按油墨配方1制备墨水并注入墨盒。对织物按照1.2.4中实验进行前处理后,待作喷墨印花实验用。使用中文WORD2000中的绘程序,分辨率300dpi,前处理过的织物紧贴于EPSON打印纸进行打印<12>。打印后织物汽蒸,水洗,皂煮,水洗,烘干。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