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2可知,把丝素应用于双氧水漂白时,随着NaOH用量的增大,织物白度提高。当NaOH用量为lg/L时,织物白度最高。继续增大NaOH用量,织物白度大幅度下降。并且实验中发现,当NaOH用量较高时,会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物,而且出现沉淀后,漂液甚至完全丧失漂白作用。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溶解丝素时引入了氯化钙(考虑到成本因素,实验中没有通过透析的方法将溶解丝素时残留的氯化钙去除),其遇到碱性物质后生成沉淀。生成的白色沉淀沉积在织物上,影响了漂白作用的正常进行,所以Na0H过一定用量后,漂白织物的白度会较低。
2.2.2丝素蛋白用量对白度的影响
Na0H用量为1g/L,温度90℃,时间60min,浴比40 :1。
从图3可知,丝素蛋白的加入对提高漂白织物的白度是有利的。随其用量的增加,织物自度逐渐提高,当其用量为1.5g/L时,织物白度达到最大值,其用量继续增大,织物白度明显下降。最终优化丝素蛋白用量为1.5g/L。
此外,在本实验中氢氧化钠用量仅为1g/L,与传统氧漂相比,碱用量大大降低,而且在不加硅酸钠的情况下,能达到较高的白度。
2.2.3漂白时间对白度的影响
其中NaOH用量为lg/L,丝素用量为1.5g/L,温度为90℃,浴LL4O:l。
从图5可知,当丝素蛋白作为添)Jn~U用于双氧水漂白时,90~C处理50min时就可以达到较高的白度,时间继续延长, 白度反而下降,即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较高的白度。从理论上来讲,相同温度下较短时间的处理对纤维强力损失更小,这对染整加工是有益的, 而且实际生产中还能起到节能的目的。因此最终确定丝素蛋白作为添加剂时,双氧水漂白织物的时间为50min。
小结: 丝素蛋白应用于双氧水漂白中, 最终优化工艺为:30%H2O2 20mL/L,NaOH 1g/L, 丝素1.5g/L,90℃ ,漂白50min。该工艺可使碱剂的用量大大下降。碱剂用量减少,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减轻废水的处理负担。同时将废弃丝素蛋白进行再利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2.3丝素蛋白与硅酸钠复配用于棉织物双氧水漂白
本实验中添加剂为丝素蛋白和硅酸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用量为1g/L;添加剂只为硅酸钠时,氢氧化钠用量为1 0g/L,漂白温度℃ ,漂白时间60min浴LL40:1。由图6可见,丝素蛋白与硅酸钠复配,漂白后织物的白度大于单一硅酸钠漂白的效果。随着丝素蛋白用量增加,漂白织物白度提高。当硅酸钠用量为l~2g/L时, 白度达到最大值。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