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活化剂在羊毛低温漂白的应用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0日

在H2O2漂白浴中加入活化剂,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漂白效果的化学方法。H2O2活化剂是酰基结合了某些基团的酰化剂,如四乙酰乙二胺(TAED),四乙酰甘脲(TAGU),五乙葡萄糖(PAG),壬酰基苯磺酸钠(NOBS)等。H2O2活化剂可与H2O2反应生成氧化能力更强的过氧酸,大大提高H2O2在较低温度和pH值条件下的漂白效果。

目前,TAED/H2O2体系的漂白工艺在棉、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1—3],而在纯羊毛的漂白方面,文献报道较少。本文研究了各种因素对TAED/H2O2体系漂白羊毛效果的影响,并对四乙酰乙二胺(TAED),四乙酰甘脲(TAGU),五乙酰葡萄糖(PAG)漂白效果进行了比较。

1试验

1.1材料

织物:市售纯羊毛织物。

药品:TAED(工业品),TAGU(工业品),PAG(工业品),H2O2(30%、分析纯),乙酸(分析纯),硫酸(分析纯),无水碳酸钠(分析纯),焦磷酸钠(分析纯),JFC(工业品)。

1.2仪器设备

HD026N型全自动白度计(北京康光仪器有限公司)。

1.3基本漂白方法

漂白处方:H2O2(30%)9 g/L、TAED/H2O2质量比0.5、pH值5~6、焦磷酸钠2 g/L、JFC 2 g/L,浴比1∶40,时间30 min,温度60℃。

工艺流程:溶解活化剂→升温至60℃→加入H2O2,焦磷酸钠,JFC→乙酸调节pH值→投入织物→保温30 min→取出织物→水洗→烘干。

2结果与讨论

2.1 TAED/H2O2质量比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TAED/H2O2质量比对羊毛漂白效果的影响。随着TAED用量的提高,羊毛织物的白度先提高后降低。TAED能与H2O2分解生成的HOO-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过氧酸,过氧酸是比H2O2更强的氧化剂,可大大提高H2O2在较低温度和pH值条件下的漂白效果[1]。

随着TAED用量的提高,反应生成过氧酸的浓度增加,漂白效果提高,白度增加。但当TAED与H2O2的质量比超过一定值以后,羊毛的白度开始下降。这可能是受羊毛纤维蛋白质结构的影响,蛋白质的耐氧化性能较差,而过氧酸为强氧化剂,当过氧酸超过一定浓度以后,可能会使羊毛纤维的蛋白质结构氧化显色[3]。所以在羊毛漂白过程中,过氧酸一方

面使色素氧化消色,另一方面使蛋白质氧化显色。

开始时,过氧酸的浓度较低,对羊毛蛋白质结构的影响较小,氧化色素消色为主要方面,织物的白度提高;随着TAED用量的提高,生成过氧酸的浓度提高,使其氧化蛋白质显色的一面逐渐表现出来,织物的白度开始下降。由图1可以看出,TAED与H2O2的质量比为0.5时,织物的白度最高。

2.2 H2O2质量浓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H2O2质量浓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随着H2O2质量浓度的提高,织物的白度提高,在H2O2质量浓度大于9 g/L以后,白度的提高不明显。随着H2O2质量浓度的提高,生成的过氧酸等有效漂白成分的浓度增加,漂白效果提高,白度增加。当H2O2质量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有效漂白成分的生成速率高于织物的消耗速率,使一部分有效成分来不及与织物反应就被分解,造成了无效消耗,也使织物的白度无显著提高。由图2可知,H2O2质量浓度为9 g/L较合适。

2.3 pH值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分别用硫酸、乙酸、碳酸钠调节pH值。pH值对漂白效果的影响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羊毛织物的白度随着pH值的升高,先提高后降低。pH值对H2O2的分解及过氧酸的稳定性都有影响。随着pH值的提高,H2O2分解的量与TAED反应的HOO-的量增加,生成的过氧酸浓度增加,但过氧酸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稳定性不同,过氧酸在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pH值对白度的影响,可能是由于pH值对这2种反应影响的共同结果造成的。由图3可知,pH值为5~6时,织物的白度最好。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