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次氮基三乙酸三钠在棉织物活性染色中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5日

由图1可知,在浸染和轧染工艺中,TNTA作为促染/固色剂,其染色效果与氯化钠/碳酸钠体系相近,说明TNTA在染液中能够有效电离出钠离子,屏蔽棉织物表面的负电荷,起到促染作用。同时,由于该钠盐为碱性物质(pH值10.8~11.3),能够为分散染料与纤维素羟基的共价结合反应提供必需的氢氧根负离子,促进固色反应进行。此外,从图中还发现,在浸染工艺中,氯化钠/碳酸钠体系的K/S值略高于TNTA体系,而轧染织物的情况正好相反。在浸染工艺中,由于氯化钠和碳酸钠系分批加入,染料在吸附上染过程中水解较少,与纤维结合的染料相对较多;而TNTA为碱性物质,在促进染料吸附的同时,也加速了染料的水解反应。但是,TNTA溶液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染色过程中pH值的变化不显著,有利于固色反应的进行。因此,在浸染工艺中,TNTA体系染色织物的K/S值仅略低于氯化钠/碳酸钠体系。在轧染工艺中,由于织物带液量较少,而且带液时间较短,染料水解较少,弱电解质溶液的缓冲作用更为明显,TNTA体系染色织物的K/S值更高。

2.2次氮基三乙酸三钠质量浓度对K/S值的影响

改变次氮基三乙酸三钠质量浓度,按1.2节浸染和轧染新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见图2。

由图2可见,在两种工艺中,随着TNTA质量浓度增加,纯棉染色织物的K/S值均大幅上升。这主要是因为TNTA既是促染剂又是固色剂,增加其用量,染液中的Na+用量增加,pH值升高,有利于活性染料在棉纤维上的吸附和固着。但是,当该盐用量超过一定数值后,K/S值的上升变缓,说明过多的Na+和过高的pH值对染料的吸附和固着帮助不大。由于染料水解加速,K/S值甚至反而会有小幅下降,这一现象与常用的无机盐促染/固色体系的情况相似。此外,轧染织物K/S值曲线上升转折点所对应的TNTA用量略低于浸染织物。这主要是因为该盐为碱性物质,浸染工艺染料水解反应较轧染工艺更为明显,说明该盐更适用于轧染工艺,这与2.1节分析结果相一致。本研究选定TNTA在浸染和轧染工艺中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10 g/L和100 g/L。

2.3次氮基三乙酸三钠溶液的电离性能和缓冲能力

采用1.3.2节方法对氯化钠和次氮基三乙酸三钠溶液的电导率进行测试,结果见图3。

图3表明,随着温度和pH值的提高,两溶液的电导率均有较大提高,而且同等条件下无机电解质的电导率均高于次氮基三乙酸三钠,这也证明了该有机盐的电离能力要弱于氯化钠。试验发现,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对温度敏感,而次氮基三乙酸三钠溶液的电导率对pH值敏感。这说明次氮基三乙酸三钠在pH值较高时的电离能力较好,有利于促进活性染料上染,以及染色后电解质的有效洗除。

采用浸染工艺,在染色初始阶段同时加入促染剂和固色剂,跟踪次氮基三乙酸三钠和氯化钠/碳酸钠体系染液pH值随染色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见图4。

图4中,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每种染液的pH值均逐渐降低,说明染色过程中纤维素上的羟基与活性染料分子发生的亲核取代反应需要消耗大量的碱。同时,TNTA(110 g/L)的曲线下降趋势较其它各条曲线平缓,染液pH值变化不显著。对于氯化钠/碳酸钠促染/固色体系,由于使用的均为无机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溶液中的OH-浓度基本与碳酸钠的浓度成正比,当OH-被消耗时,得不到必要补充,pH值也随之下降。但是,TNTA为有机弱电解质,溶液中OH-是由COO-与H2O不完全反应的产物,随着OH-减少,COO-与H2O之间的反应会向着生成OH-的方向移动,溶液中的OH-得到部分补偿,因而染液pH值变化不明显。但是,当溶液中的COO-低于某一浓度时,这一作用就不再显著,染液pH值会明显降低,这就是TNTA(55 g/L)曲线下降幅度较大的根本原因。

2.4染色织物性能测试

采用1.2节染色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后,测定染色织物的匀染性(Sr值)、色牢度和强力,结果见表1~表3。
 
注:N表示NaCl/Na2CO3促染/固色体系;T表示次氮基三乙酸三钠促染/固色体系(下表同)。

表1中,以次氮基三乙酸三钠为促染/固色剂的两种染色织物,其Sr值均小于氯化钠/碳酸钠促染/固色体系的染色织物。这是因为TNTA染液pH值相对稳定,有利于染料均匀固着。此外,该有机盐是小分子物质,其溶液黏度较低,渗透扩散性较好,因而匀染性较好[3]。

表2数据表明,两种染色工艺织物的色牢度相当。由此可见,TNTA在充分水洗,特别是经碱性皂煮后,可以从织物表面彻底去除,能够有效克服聚电解质染色后残留织物表面所引起的湿摩擦牢度降低的不足[4]。
 
由表3可知,染色织物的经纬向强力较染色前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这是因为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是在碱性高温条件下进行的,纤维素大分子链在染色过程中发生氧化,聚合度有所降低,再经碱性皂煮强力就会有所下降。但是,经纬向的强力损失率均在20%以内,并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此外,以次氮基三乙酸三钠为促染/固色体系的染色织物强力损失率与氯化钠/碳酸钠体系接近,这与聚羧酸盐染色织物强力略低于无机盐体系的情况不同,说明该有机盐分子中的羧基在染色过程中与纤维素大分子上羟基的交联反应不显著,因而强力损失较小。

3·结论

(1)采用次氮基三乙酸三钠代替氯化钠/碳酸钠作为促染/固色剂用于纯棉织物浸染和轧染工艺,所染织物的K/S值、色牢度和断裂强力均能够达到无机盐染色效果,但前者更具较好的pH值缓冲性能,染色均匀性更好。在综合考虑染色效果和生产成本的基础上,确定浸染和轧染工艺中次氮基三乙酸三钠用量分别为110 g/L和100 g/L。

(2)由于染色过程中所用促染/固色剂为无毒的水溶性有机电解质,生物降解性良好,可大大降低染色过程中无机盐用量,对于防止土地盐碱化和发展低碳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管宇,桂明胜,冒亚红,等.聚羧酸钠盐在纯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应用[J].印染,2006,32(6):4-6.

[2]石振东.酒石酸盐作活性染料促染剂的研究[J].纺织学报,2010,31(10):82-86.

[3]刘丽军,姚金波.甜菜碱在活性染料对棉织物低盐染色中的应用[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9,28(4):53-57.

[4]冒亚红,管宇,郑庆康.聚羧酸盐在涤棉分散/活性同浴染色中的应用[J].印染,2010,36(14):1-4.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