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活性翠蓝染料,探讨了影响其染色的各个因素。由于活性翠蓝染料分子量大、直接性高,所以不易染均匀,且易出现色渍、色花、色牢度不高等问题,故应该选择一只水溶性适中、颗粒小、扩散均匀、杂质少的染料;同时,应尽量减少盐的用量,选择分次缓慢加料;加碱前应检查好色泽,选用纯碱作为固色剂时,加料时间不宜过长;并配合使用有助溶、扩散和减缓吸附作用的助剂;还要控制好水的硬度在50 mg/L以下;在75~80℃下进行染色,这样才能避免活性翠蓝染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活性翠蓝;铜酞菁结构;元明粉;纯碱;代用碱;染色;水质
1·染料的影响
从染料角度来看,染料用量、染料中水溶性基团的多少(即染料溶解度的高低)、染料中填充助剂(扩散剂、盐含量、助溶剂)的优劣以及染料制造过程中分子颗粒的大小都对染料的溶解、扩散和匀染有很大的影响。
活性翠蓝是一类含有铜酞菁结构的染料,活性基团一般为乙烯砜或一氯均三嗪和乙烯砜二者结合的结构。活性翠蓝独特的大分子结构导致其分子平面性高,因而对纤维的吸附直接性较高,但高直接性会造成不易匀染、色花现象的产生;同时,高直接性也会带来色光不稳定、色牢度不佳等疵点,后续的皂洗会更进一步对色光和牢度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活性翠蓝的分子基团大,水溶性基团一般在3.5个左右,因此,其溶解度不佳,分子与分子之间易缔合形成色渍;尤其在中性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染料溶解度和扩散性能会进一步下降,染料会以多个分子缔合的形式析出,造成明显的色渍现象。
虽然活性翠蓝染料的母体一样,但由于不同生产商生产时选用的添加剂、分散剂、磺化温度等因素不同,因此活性翠蓝染料的性能不尽相同,选择一只溶解度适中、颗粒小、易扩散均匀、杂质少的染料对活性翠蓝的使用至关重要。
在各项实验数据基础上,比较了所使用的3只活性翠蓝的性能,结果如下(仅是本厂的数据参考):
溶解性能:龙盛G133<万德BGFN<五荣B266
盐析性能:龙盛G133>万德BGFN>五荣B266 2·助剂的影响
2.1盐(中性电解质)
Na+的介入对活性翠蓝染料的染色过程影响很大。当Na+含量低于某一范围时,其促染作用不充分,会使染料最终吸附得色率低,色光不稳定,重现性不佳;当Na+含量达到某一范围时,其分子运动不受阻碍,可以带动活性翠蓝染料分子在水溶液中均匀扩散,起到促染作用;但随着Na+含量进一步增多,染料扩散性能会下降,不易均匀分散开,易盐析形成色渍、色花。因此,含有Na+的元明粉的用法和用量对活性翠蓝染料的染色极其重要。
总体来说,Na+的用法应结合考虑半染时间来最终确定,用量应根据染液中Na+的含量而定。实际操作中,可适当降低元明粉用量,增加纯碱用量以提高Na+的量,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盐的用量过高而使染料盐析形成色渍的现象产生。经多次现场跟踪实验发现,当活性翠蓝用量高(超过1.5%)时,元明粉和纯碱可采用分次加入的方式,即先加入一定量的元明粉升温至80℃匀染,再加入一定量的碱固色,然后加入剩余量的元明粉匀染,最后再固色,这样可避免盐析色渍的形成。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针对不同布种,总结了活性翠蓝染料、元明粉和纯碱的用量关系,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元明粉的用量根据最佳吸附得色率得出,而最佳吸附得色率是以最终吸附得色率达到90%左右为标准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