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纳米氨基硅油的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7日

摘 要:选用阳离子型乳化剂(CTAB)和非离子型乳化剂(AEO-9,AEO-3)进行复配,通过预乳液剪切技术,结合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得透明、稳定、粒径分布窄、且粒径小于30nm的改性纳米氨基硅油乳液.实验发现,该乳液聚合的最佳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9%(质量分数);乳化剂m(CTAB)∶m(AEO)为1/3~2;AEO-9∶AEO-3为1∶1;预乳液剪切时间为15min.透射电镜测试表明,制得乳液的乳胶粒子呈规则的球形,分布均匀,与光散射粒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所得乳液室温下储存6个月,乳液稳定性不变.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米乳液对织物表现出良好的整理效果.

关键词:乳液聚合;纳米氨基硅油;乳化剂

中图分类号:TQ 02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497(2012)01-071-05

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行业,近几年来,中国的纺织工业发展迅速,有机聚硅氧烷被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的织布、染整、缝制等过程,其中以柔软剂的用量最大,是天然纤维制品(如棉、麻、丝绸、毛织品等)和合成纤维制品(如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等)高附加值化、高功能化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以氨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为主体的第3代有机硅柔软剂,具有“超柔软”的织物整理效果,由于氨基的极性,能与纤维表面的羟基、羧基等相互作用,使硅氧烷主链能定向地附着于纤维的表面,能够与天然纤维、化纤及混纺织物更强地结合,整理后的纤维制品具有柔软、滑爽、抗皱、抗静电等性能,因而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天然纤维及合成纤维的柔软整理[1-6].但是柔软剂的成膜性能、膜致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的制备主要采用一步法———微乳液聚合法,与通过本体聚合制备氨基硅油,再用乳化剂进行微乳化的两步法相比,前者制备的乳液稳定性好,而且有利于高摩尔质量聚合物的乳化,因此微乳液聚合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7-9].乳液纳米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是提高纺织品档次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水乳液体系中,若乳胶粒子的粒径控制在1~50nm,可极大地改善柔软剂的成膜性能.目前,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的纳米级乳液通常所需的乳化剂量较大(>14%,质量分数),或者乳液颗粒较大(>100nm),这制约了它们的实际应用.本文通过预乳液剪切技术,结合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粒径小于30nm的改性纳米氨基硅油乳液.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主要试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工业品;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KBM-602),工业品,杭州大地化工有限公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市售;AEO-3,AEO-9,TX-10,市售;OP-10,浙江温州东升化工试剂厂;四甲基氢氧化铵,市售;冰醋酸,AR,杭州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仪器:无极恒速搅拌器DW-1,离心沉淀机80-2,粒径测试仪(Mastersizer 2000Version 4.00);751型分光光度计;YG811型织物悬垂性测定仪;LLY-01B型电子硬挺度仪;YG541D型织物折皱弹性仪.

1.2 纳米氨基硅油乳液的制备

在250mL圆底烧瓶里,加入部分阳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AEO-9,AEO-3溶于一定量的水中,逐滴加入24mL D4,并高速搅拌,然后加入2.4mL KBM-602继续高速搅拌均匀,均质15min,得到预乳液.在250mL圆底烧瓶中,加剩余的阳离子型乳化剂于一定量的水中,逐渐升温至80℃,加入0.1mL 25%的Me4NOH,逐滴加入预乳液,保温数小时,冷却,加冰醋酸中和至中性.

1.3 纳米乳液的分析和测试

粒径测试:采用Mastersizer 2000version 4.00型粒径测试仪测出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粒子形貌:将待测乳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质量分数为5%后滴于铜网上,用质量分数为2%的磷钨酸水溶液进行染色,干燥后用JEM-1200EX(Japan Electronics)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粒子形貌和大小.透明效果:用751型分光光度计,在λ=500nm下测定乳液的透光度.稳定性测试:(1)乳液置于离心试管中,于3000r·min-1下离心30min,观察乳液外观.(2)移取5mL乳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0.5%的CaCl2水溶液5mL,混合均匀,静置1d后观察有无分层、沉淀.(3)室温下放置6个月,观察乳液外观.

2 结果与讨论

2.1 乳化剂的选择

在乳液聚合系统中,乳化剂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的种类和浓度将直接影响引发速率及链增长速率,影响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影响乳胶粒浓度、乳胶粒的尺寸及尺寸分布等等.表1-3分别表示了单组分非离子型乳化剂,阳离子型乳化剂CTAB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复配,1831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复配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从表1-3可知,单一非离子型乳化剂不能得到单相均一的乳液,而阳离子型乳化剂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复配,则可以得到单相均一且粒径较小的透明乳液.当非离子型乳化剂与离子型乳化剂复合使用时,二者性能互补,常常可以得到更好的稳定效果,主要原因可能是乳化剂的协同效应[10,11].2种乳化剂分子交替地吸附于乳胶粒的表面上,相当于在离子型乳化剂分子之间又嵌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分子,这样就降低了在同一乳胶粒上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增强了乳化剂分子在乳胶粒上吸附的牢度,加之非离子型乳化剂对乳胶粒的保护作用,更使乳胶粒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2.2 乳化剂质量分数的影响

图1表明,随着乳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透光率的变化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是乳化剂质量分数在7%以前,乳液透光率很低(<5%);第2阶段,乳化剂质量分数在7%~10%,乳液透光率迅速提高,并增大到70%以上,继续增加乳化剂质量分数,则乳液透光率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在乳化剂质量分数较低时,仅部分乳胶粒表面被乳化剂分子覆盖,在这样的条件下乳胶粒易发生聚结,由小乳胶粒生成大乳胶粒.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大,乳胶粒表面覆盖的乳化剂越多,乳胶粒稳定性越高.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