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对棉和苎麻的染色差异性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4日

阳离子染料在水溶液中电解成阳离子,通过电荷引力,使在染液中带负电荷的纤维素纤维染色。由于纤维素纤维的负电荷很微弱,这种静电结合力并不强,而且阳离子染料不具有平面结构,对纤维素纤维缺乏直接性,因此阳离子染料对纤维素染色的牢度不好。这里主要以测定麻棉混纺比为目的,染色牢度并不重要,只要阳离子染料对这两种纤维染色具有可明显辨别的色差即可。染料只能在纤维的无定型区上染,阳离子染料对这两种纤维上染的深度受到纤维可及度的影响。由于棉纤维结构较疏松,由染液溶胀造成较多的上染孔道,所以阳离子染料对棉织物的染色性更好。因此,使用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对棉和苎麻织物染色时,棉织物的K/S值高于苎麻织物的K/S值。

2.2 L*a*b*值、△C*及△E

通常染料的上染率高则织物的明度(L*)值低,反之亦然。由表1数据可知,对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而言,K/S值大的棉织物的L*值比苎麻织物的L*值低。其中使用直接枣红GB、直接耐酸大红4BS和阳离子艳蓝RL染色时,所得苎麻和棉织物的明度差最大,这与它们的K/S值之比很高有关。这说明用直接耐酸大红4BS和直接枣红GB对棉和苎麻织物染色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另外,染料在织物中发色的彩度(C*)值反映出染料在织物纤维中聚集状态、染料与纤维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大小等情况。一般来说,染料在纤维中以单分子状态分布时,颜色的C*值较大[8]。表1中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染色时所得棉和苎麻织物之间的△C*为正值,其中,使用直接耐酸大红4BS和阳离子嫩黄O染色时,棉和苎麻织物的彩度值相差较大,这说明这两种染料对苎麻织物染色的C*值均小于棉织物,这些染料在棉织物上更容易以单分子状态存在。

色差△E是颜色色相、明度和彩度差别的综合结果。△E越大,则颜色差异越大。当△E低于5时,肉眼基本看不出颜色的差别。从表1可知,使用棉和苎麻染色织物明度差和彩度差较大的染料时,所得棉和苎麻染色织物的△E也很大。如使用直接耐酸大红4BS、直接枣红GB、直接冻黄G、直接黄棕D3G、阳离子冻黄和阳离子艳蓝RL染料对棉和苎麻的织物进行染色时,棉和苎麻的织物之间的色差值都大于5,其中阳离子嫩黄O对棉和苎麻织物的色差值高达20。

3 结论

尽管棉和苎麻的化学组成相同,但由于苎麻纤维取向度和结晶度高,不利于染料上染,因此使用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染色时,与苎麻纤维(上接第32页)相比,棉纤维的染色深度较高,彩度值较大,可产生较大的色差,为采用染色法测定麻棉混纺比创造了条件。在这些染料中选择合适的红、黄、青(或蓝)三原色拼混对麻棉混纺织物染色,可望得到更大的色差,更便于识别麻棉混纺比,这正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王越平,高绪珊,邢声远,等.几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的结构研究[J].棉纺织技术,2006,34(2):72-76.

[2]张保兴,吴雄英.麻/棉混纺纱混纺比测定的制样及纤维计数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07,35(1):53-55.

[3]颜 晖.麻棉混纺产品纤维含量检验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纤检,2005,(12):23-24.

[4]木村光雄,袁志玲.麻纤维及其染色[J].麻纺织技术,1984,(3):44-47.

[5]董政娥.麻纤维染色现状及对策[J].印染助剂,2004,21(2):11-15.

[6]潘福奎,马志友,高守武.染色-吸光度法测试棉麻混纺比的研究[J].山东纺织科技,1998,(6):51-52.

[7]宋 勇,文 峰,李锡军,等.苎麻棉混纺织物染整实践[J].印染,2002,(1):28-30.

[8]朱谱新.染织色彩原理与配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