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纱线制造阶段与吸水性能优良的纤维混纺成纱或组成多层构造纱线
d.织物染整加工阶段使用亲水化合物对织物进行表面整理
1.3聚酯纤维的合成
市场上大多数吸湿、排汗、速干织物都是使用单一的异型纤维.例如Coolmax⑧、Coolplus、Coold~⑧、Coolbst⑧等是十字形或三叶形纤维。
本研究全面考虑润湿、吸湿、扩散、速干几个功能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特性黏数的含有少量无机纳米粉体成孔剂和磺酸盐基团的共聚酯.与常规PET以规定的比例共混纺丝.控制共聚酯在纤维断面内、外层的分布.制成叶形纤维:冉将织造成的织物进行适度的碱减量处理.同时使纤维表而形成诸多沟槽或微坑构造.内部呈现诸多孔洞.残存的磺酸盐基团为织物提供了对水的良好润湿性能.义借助于附有沟槽或微坑构造的异型纤维问的毛细效应达成吸湿、扩散效果.扩夫水对织物的吸湿表面积:冉加上纤维表面的诸多沟槽或微坑构造所形成的大蒸发比表而积.以及聚酯基体本身吸湿性基团少的特点.实现汗液的快速蒸发.从而实现了织物的高吸湿、排汗、速干功能、碱水解后,叶形异型纤维的断面形态结构见网1a.纵向形态结构见冈1h、图1c纯涤纶、棉布及本研究试样的吸、排水性能比较见图2
2弹性纤维
弹性纤维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服用织物.最为著名的是美国杜邦公司的莱卡纤维有关高分子弹性纤维的研究T作很多.然而实际产业化并得到应用的并不多
2.1弹性纤维的发展
1968年杜邦公司发现了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为硬段.以聚四氢吠喃(PTMG)为软段构成的嵌段型共聚醚酯.它具有优良的弹性1972年.杜邦公司和东洋纺(株)几乎同时发表了以Hytrel⑧和,L,7oI.-、/@为商品名的弹性体专利技术.实际上.它们的化学结构都是上述嵌段型共聚醚酯20世纪80年代,诸多研究者曾试图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rPBT)制备成弹性纤维进入90年代.随着Pr丌的问世又有人研究Pr丌弹性纤维.但均不尽如人意90年代帝人(株)和工二于力(株)分别以L,夕七⑧和廿夕七灭@为商品名将上述嵌段型共聚醚酯实施小批量生产纤维的实验.然而弹性及耐老化性能的不足未能使它形成规模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