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2可知,随着焙烘温度升高,织物抗紫外线性能逐渐增加。焙烘温度太低,棉织物与改性米颗粒整理剂不能完全反应,UPF值较低。焙烘温度在160℃左右,棉织物具有较大的UPF值;但焙烘温度达到170℃时,织物出现泛黄。因此, 160℃为最佳焙烘温度。
2.2 改性纳米TiO2整理织物的性能
2. 2. 1 织物表面形态
纳米TiO2表面呈亲水性,在空气中极易团聚成大颗粒。当纳米TiO2粒径超过纳米级,因纳米颗粒表面效应产生的紫外线屏蔽效果便会消失。因此,纳米TiO2在织物表面应保证纳米级。整理织物的扫描电镜照片见图3。
如图3所示,改性纳米TiO2在纤维上具有很好的分散性,且基本都在纳米级,保证了其紫外线屏蔽效果。虽有少量团聚,这是由于聚氨酯对纳米TiO2改性时,纳米TiO2颗粒表面钛羟基与异氰酸根反应不均匀,少许钛羟基没有被封闭而导致纳米TiO2颗粒的团聚,此现象更说明纳米TiO2容易聚集,较难分散。
2. 2. 2 整理织物染色后紫外线屏蔽效果
改性纳米TiO2对纤维的整理过程是脱封异氰酸根与棉纤维羟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以共价键结合。本试验创新地提出利用同样具有亲核反应性的活性染料对整理后织物再进行染色,进而判断在活性染料作为亲核试剂与纤维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纳米TiO2颗粒与纤维的共价键是否会断裂,而导致纳米颗粒流失。因此,选择反应性较强的二氯均三嗪类活性染料(活性红1)按照1. 2. 3节工艺染色,并测试染色后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结果见表1。
表1所示,原布染色织物的UPF值较原布高是因为染料活性红1分子结构中苯环和萘环对紫外线的吸收所致。改性纳米TiO2整理织物的UPF值较原布有大幅提高是由于纳米TiO2对紫外线的吸收、散射、反射所致。整理后再染色织物的UPF值较原布染色织物和纳米TiO2整理织物有大幅提高,抗紫外线效果更显著,这是由于纳米TiO2和染料分子结构的双重抗紫外效果所致。上述结果说明,纳米TiO2与纤维以共价键形式结合的稳定性较好,未因为染色而导致共价键断裂,纳米TiO2颗粒不易流失。
2. 2. 3 拉伸性能
整理织物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强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