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亚麻织物阻燃整理的研究现状
亚麻起源于近东、地中海沿岸。早在5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栽培亚麻并用其纤维纺织成衣料。纤维型亚麻是1906年从日本引入我国的,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亚麻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导电弱、吸水散水快等特点,用于制作高级衣料、装饰织物、桌布和汽车用品等u5,J。在大量开发、应用亚麻织物的同时,寻求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燃烧方法迫在眉睫。我国纤维素织物阻燃整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织物就用硼砂、硼酸、磷酸铵等进行阻燃处理。
2.1亚麻织物的燃烧机理
亚麻纤维属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热裂解的关键是燃烧,裂解产物中的可燃性气体和挥发性液体会成为有焰燃烧的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热,作用于纤维素使其继续循环裂解。
2.2亚麻阻燃整理的分类
亚麻织物按整理后的耐久程度,可划分为暂时陛(不耐洗涤)、半耐久性和耐久性阻燃整理。虽然这种划分界限不够确切,尤其是在区分半耐久性和耐久性阻燃整理方面,当阻燃工艺改变时,可由半耐久性转成耐久性阻燃整理。但为了叙述方便,仍按照这种分类方法讨论。2.2.1暂时性(不耐洗涤)阻燃整理
暂时性阻燃整理即整理后织物遇水即失去其阻燃性。它们通常为无机酸及其盐类,或者是两者的混和物。用无机水溶性阻燃剂溶液处理织物后,经干燥后得成品。干燥过程必须小心进行,干燥过快可能引起阻燃剂在织物表面结晶,温度过高又会引起阻燃剂分解从而降低阻燃性能。无机硼化物作为非永久性整理剂,处理织物也很方便,即织物经浸渍、烘干即可使用。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和损毁长度都可达到要求,而且经济、无毒,对一些少洗或不洗的织物都可用其进行处理。如早期采用的阻燃剂多为30%硼酸和70%硼砂的混和物,对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后阻燃效果很好。因此,硼砂、硼酸、硼酸盐等无机硼系阻燃剂迄今为止仍在庞大的阻燃剂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2.2半耐久性及耐久性阻燃整理
半耐久性及耐久性阻燃整理都是通过纤维素中的羟基与阻燃剂分子中的基团进行反应,使阻燃剂分子牢牢地固定在纤维素分子内;或者织物经带有热塑性树脂的阻燃剂处理后发生聚合反应,阻燃剂被固结于纤维间。与半耐久性阻燃整理相比较,耐久性阻燃整理所需要达到的耐干洗和水洗至少要在50次以上。
半耐久性阻燃整理主要是采用磷酸一尿素法,经浸轧、烘焙工艺,阻燃性好,且有一定的耐洗性,但强度损失太大。关于亚麻织物的耐久性阻燃处理,与棉织物的耐久性阻燃整理类似。但亚麻织物与棉织物性质上有差异,所达到的阻燃程度不同。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