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毛织物后整理的工艺
试样为全毛织物,由上海某毛纺厂提供,经密为195.5根/10cm,纬密为185根/10cm,面密度为174.5g/m。
1.1.1毛织物柔软整理的工艺
柔软剂为CibaUltratexUMnew,pH值4.5—6.5。工艺流程:布样浸人40L、浴比为1:30的柔软剂溶液中一在25℃左右浸泡数分钟一二浸二轧,轧液率在50%左右一将布样放人70一80℃烘箱中预烘5min—110℃焙烘3—4min一取出布样。
1.1.2毛织物阻燃整理的工艺
阻燃剂为cibaFlovanBU,pH值6.5—7.0。
工艺流程:将毛织物在工作液内二浸二轧(轧液率保持在50%)—0℃烘干一120℃焙烘5min—取出布样。
1.1.3毛织物防缩整理的工艺
防缩剂为水溶性聚氨酯,pH值6.0~7.0。工艺流程:将毛织物在水溶性聚氨酯工作液内二浸二轧—80℃烘干5min----160℃焙烘3min一取出布样。
1.2毛织物后整理前后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
1.2.1测试标准与设备
布样准备与检测过程均参照最近颁发的国家标准,实验仪器为YG026B型电子织物强力机、YG033A型落锤式织物撕裂仪、YG541型折皱弹性仪、YG501型织物起毛起球仪和织物耐磨仪(加压重锤为250g,粗A.100型碳化砂轮)。
1.2.2毛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
本文所列出的实验数据均为满足实验误差要求的多次测试数据的均值(见表1、表2)。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论经过何种后整理,织物密度与面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验室整理织物时没有进行拉幅处理,即使在大生产中,面料的经纬密度也会提高(成品布比坯布密),织物经纬向产生一定的收缩。另外,本次所有整理均为“加法整理”。
2整理前后物理机械性能的差异分析
2.1拉伸断裂性能的差异分析
表1的数据表明,柔软整理后的织物经纬密各提高3.32%、4.32%,经纬向强力同步增长了3.24%、3.00%,经纬向断裂伸长率下降了0.8%、4.74%。
考虑了整理后织物密度的影响,可以认为:采用有机硅类柔软剂整理,其甲基与硅之间C—Si键是饱和的∝键,旋转自由;而侧链与端基均为甲基,不能自身交联成网状结构;且甲基定向排列,极性小,相互作用力低,故无增强效果,柔软整理的织物经纬向断裂强力均无明显变化,而经纬向断裂伸长率稍有下降。阻燃整理后织物经纬密各增长8.70%、l4.86%,经纬向强力下降了11.59%、4.14%,经纬向断裂伸长率增长9.98%、7.07%。在考虑了密度的影响后,可以认为:阻燃整理后因纤维不易产生滑移,部分纤维受到损伤,其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力出现明显下降,而经向断裂伸长率有一定增大。防毡缩整理后织物经纬密各增长4.35%、8.92%,经纬向强力增长3.97%、2.74%,经纬向断裂伸长率降低了0.2%、1.92%。在考虑了密度的影响后,可以认为:采用水溶性聚氨酯防毡缩整理,其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力稍有下降,影响较小,而经纬向断裂伸长率无明显变化。从织物的拉伸断裂功来看,柔软整理、防毡缩整理后的织物无明显变化,而阻燃整理后的经向断裂功下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