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3可知:随着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聚合产品的凝胶率变小,乳液粒子的粒径在40~50nm,说明乳液稳定性好,单体转化率则变化不明显。这是因为成核期乳液粒子数几乎不随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变化,但乳液粒子的体积会随着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单体质量分数增加,呈上升趋势的还有体系的黏度,黏度的增大影响了乳液粒子间的相对运动,不利于聚合体系的稳定。另外,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还会增加单体珠滴自水相扩散至乳液粒子中及在其中聚合的时间,使得单体的转化速率降低,反应时间延长[7]。因此,选择单体质量分数为25%。
2·1·4无皂黏合剂乳液膜的吸水率分析
将以不同马来酸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单酯化物用量制得的黏合剂乳液试样B1~B5及乳化剂TX-30和SDS所制得的黏合剂乳液试样B6于室温成膜,再浸于去离子水中,一定时间后取出,称量测定膜吸水率并作图,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a)可看出,随着可聚合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合成的无皂黏合剂其乳液膜(试样B1~B5)24h后的吸水率逐渐增大,至18·64%,而由乳化剂TX-30及SDS复合制得的黏合剂其乳液膜的吸水率则为34·23%。从图1(b)显示的1个月内乳液膜吸水率变化趋势可知:试样B4(可聚合乳化剂用量为8%)吸水速率缓慢,30d内吸水率只增加了初始值的一半;试样B6的吸水速率较快,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且最终的吸水率增长了近1倍。
图1
由此可见,以可聚合乳化剂代替常规小分子乳化剂可显著改善乳液膜的耐水性能。这是因为可聚合乳化剂能够与其他反应单体通过化学键连接到聚合物表面上,不会产生迁移,并且乳液所成膜的表面仅含少量亲水基团,从而减少乳液膜对水的吸收,减弱水分子对膜的渗透作用,提高聚合物乳液膜的耐水性[8]。相反,由传统乳化剂制得的乳液膜表面富集了大量的乳化剂分子,这些乳化剂的亲水基团能够吸附大量的水分子;此外,传统乳化剂还可由乳液膜中迁移至水相,乳液膜上形成的众多孔隙又利于水分子的渗透,使乳液膜的耐水性进一步降低。
(未完待续)
<<上一页[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