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吸湿排汗涤纶双面织物的开发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8日

3 吸湿排汗双面织物的性能检验

为检验开发的产品能否满足警服材料的性能 要求,本文对织物的外观性能和吸湿性能进行测 试分析,外观性能通过织物的褶皱回复率和起毛 起球性来反映;吸湿性能主要通过水分扩散时间 和水分干燥速率来反映。

3.1 织物褶皱回复性

由于本织物选用含有蜂窝结构的吸湿排汗纤 维混纺纱线,此纱线的收缩率较大,所织制的织物 容易起皱,通过此项试验,反映织物的抗皱效果。 织物折痕回复角测试按照GA 365-2009标准、采 用GB/T 3819一l997测试方法进行。 取样时每个样品至少裁剪20个试样(经向、 纬向各10个),测试时采用YG541B型折皱弹性 检测仪,每个方向正面对折和反面对折各5个。 经测试,该织物折痕回复角为300。,大于GA 365-2009标准规定的280。,说明此织物具有很 好的抗皱回复性能。

3.2织物抗起球性

由于此织物中含有的蜂窝结构吸湿排汗纱线有很多TLN,容易起毛起球,所以通过起毛起球测试来反映织物的抗起球性能。测试按照GB/T 4802-1997标准进行,采用YG502N型起毛起球测试仪。取直径为(1 13±0.5)mm的试样5块,可用裁样器或模板剪切裁取,应距布边10 cm以上,试样上不得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试样应摊放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48 h,并在该大气条件下试验。

经测试,计算5个试样等级的算术平均数,修约至邻近的0.5级,结果起毛起球为3级~4级,属于轻微起毛起球,由此说明织物的抗起毛起球的性能良好。

3.3水分扩散时间

采用GA 365-2009标准进行织物水分扩散 时间测试,该指标能反映织物的排湿功能。 测试仪器有圆形裁样器(10 CIn×10 cm)、滴 定管(1 mL)、秒表(0.5 S)、试样悬挂装置。在无 影响试验结果疵点的布面上,距布端1.5 cm以 上,距边10 cm以上,用圆形裁样器呈梯形裁取 10 cH]X10 cm的试样5块。经测试洗前水分扩散 时间为2.7 min,洗后水分扩散时间为3.83 min。 GA 365-2009标准规定:洗前水分扩散时间 ≤7 S、洗后≤8 S就说明织物具有很好的吸湿功 能。此双面织物的测试结果均达到标准规定的范 围,说明具有很好的吸湿功能。

3.4水分干燥速率

采用GA 365-2009标准进行水分干燥速率 的测试,该指标能反映织物的排湿功能。 测试仪器有YG747型烘箱、LP轧车、天平 (精度0.001 g)、剪刀。在无影响试验结果疵点 的布面上,距布端1.5 cm以上、距边10 cm以上, 分别顺经向、纬向裁取约为5 crux20 cm的试样各 两条。

分别计算4条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测试结果按GB/T 8l70—2008修约至小数点后一 位。经计算洗前经向干燥速率为93.1%,纬向干 燥速率为93.9%;洗后经向干燥速率为90.4%, 纬向干燥速率为90.5%。

标准规定:洗前干燥速率≥90%、洗后干燥速 率≥90%就说明织物具有很好的排湿功能。此双 面织物洗前、洗后干燥速率均大于90%,说明此 织物具有很好的排湿功能。

 4 结语

本文设计开发的吸湿排汗双面织物以吸湿排汗混纺纤维纱线 为里层,使其通过与人体零距离 的接触,可以迅速吸收皮肤表层湿气及汗水,并瞬 间排出体外;以棉纱为表层,将汗水扩散并迅速蒸 发掉,从而达到吸湿排汗、调节体温的目的。在实 际生产中,由于吸湿排汗纤维织物后整理缩率较 大,上机筘幅应合理设计,以保证成品幅宽;后整 理应加强皂洗效果,以充分发挥吸湿排汗纤维的 功能。经试验测试,该织物折痕回复角为300。, 洗前滴水扩散时间为2.7 min,洗后滴水扩散时间 为3.83 rain;洗前经向干燥速率为93.1%,纬向 干燥速率为93.9%;洗后经向干燥速率为 90.4%,纬向干燥速率为90.5%。将以上测试数 据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说明该织物吸湿排湿性 能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