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糊率=( m1一m2)/m1—m0)×100% (6)
1.4.10 稳定性
(1)将所合成的增稠剂室温放置半年,观察其分层变色情况。
(2)制备质量分数为1%的增稠剂原糊于室温下放置,消泡后测其第一次黏度;每隔24 h测其黏度,共测七次,并观察有无变质。黏度变化越大,则存放稳定
性越差。
(3)将所合成的增稠剂加入活性染料印花色浆中,分别放置1、3、7 d后,用高速离心机对其进行离心,观察沉淀、分层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2.1合成条件对增稠剂主要性能的影响
2.1.1 pH值
改变pH值(5.5,6.0,6.5,7.0),按1.3节方法合成增稠剂。将增稠剂配成1%的白浆,测试其主要性能,结果如表l所示。
由表1可知,中和反应的pH值直接影响到增稠剂 的增稠效果及生产的安全性。pH值较低时,原糊黏度 随pH值升高而增加,但pH值过低容易导致爆聚。原 因是pH值过低,会使体系水相和油相存在较多分子 态的丙烯酸,而聚合反应主要在水相中进行,油相中分 子态的丙烯酸就穿过水油界膜进入水相,水相和油相 中的丙烯酸平衡体系被打破,使得水油界面变得不稳 定,从而导致破乳生成凝胶。当pH值较高时,原糊黏 度下降,这是因为pH值过高,使得增稠剂分子内的离 子增多,正负离子的交换速度加快,链与链间斥力过大,从而导致增稠力下降。从抱水性来看,增稠剂的抱 水性越好,在印花过程中越不容易出现渗边现象,印花 图像越清晰;就流变性而言,PVI值越小,表示流体黏 度随剪切应力变大而减小的程度越显著,即假塑性越 强,在印花过程中不易堵网;从耐盐性来说,黏度保留 率越大,表明增稠剂的耐盐能力越强。综上,控制中和 反应的pH值6.5左右较佳。
2.1.2溶剂种类 有机溶剂不但会影响增稠剂的稳定性,还会影响 其增稠性能。如果溶剂不合适,制得的增稠剂储存不 稳定,容易破乳形成凝胶;如果溶剂种类和用量合适, 增稠剂的增稠效果会大大加强。有机溶剂的选择还和 乳化剂的种类有关,要求有机溶剂和乳化剂的溶解参 数相差不大,且配伍性要好。 本试验以Span-80为乳化剂,分别选择白矿物油、 无味煤油或煤油作溶剂,按1.3节方法合成增稠剂。 将增稠剂配成l%的白浆,测定其主要性能,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相对于煤油和无味煤油,白矿物油作 为溶剂制得的增稠剂的增稠效果差,而由煤油制得的 增稠剂的增稠效果比无味煤油好;从抱水性来说,用煤 油作溶剂优于无味煤油和白矿物油;从流变性来说,用 煤油作溶剂时PVI值小,流变性优于用白矿物油和无 味煤油做溶剂;从耐盐性来说,用煤油作溶剂时黏度保 留率低,耐盐性比用无味煤油和白矿物油好。所以,宜 用煤油作溶剂来制备增稠剂。
2.1.3乳化剂用量
乳化剂不参与聚合反应,因而不会改变聚合物的 结构,主要起分散作用,并对聚合乳液的粒径大小起决 定作用,从而影响增稠性和流变性。改变乳化剂Span-80用量(单体总用量的6%、7%、8%、9%和10%),按1。3节方法合成增稠剂。将增稠剂配制成1%的白浆, 测定其主要性能,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体系中胶束 总浓度增加,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故增稠效果提 高;继续增加乳化剂用量,白浆黏度下降,甚至出现爆 聚现象。从抱水性、流变性和耐盐性来说,Span一80用 量为单体总用量8%时的效果较好。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