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丙烯酸系涂料印花增稠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1日

2结果与讨论

2.1 丙烯酸十二酯活性单体对聚合物增稠性能的影响

保持1.2.2中其它反应条件不变,改变活性单体在共混单体中的摩尔分数,制得含不同量活性单体的乳胶,配成W(乳胶)= 2%的白浆,对反相乳液聚合物增稠性能的影响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白浆体系的粘度随活性单体摩尔分数的增加而迅速提高。当活性单体含量达到0.5%后,曲线趋于平缓。低分子量的丙烯酸十二酯可以改善聚合物的水溶性,提高了聚合物的增稠能力。但支化程度达到过饱和后,导致聚合物整体分子量过大,反而使聚合物水溶性下降,故白浆体系粘度变化不明显。实验表明活性单体的用量占共聚单体摩尔数的0.5%时较合适。

2.2活性单体对聚合物抗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用2%的CaCl2溶液按不同量加入到含自制的含活性单体的摩尔分数0.5%增稠剂W(乳胶)=2%的200 g白浆A中,测试不同加入量下白浆的粘度,并在相同条件下和市场上的普通产品B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随着2%CaCl2溶液的加入量的增加,普通产品白浆体系B的粘度迅速下降,到加入量4 mL时,其几乎失去增稠能力。而自制的白浆体系A的粘度变化曲线比较平缓,到2%CaCl2 溶液加入量为4 mL时,仍具有相当大的增稠能力。这说明聚合链中引入活性单体对增稠剂的抗电解质性能的提高是相当有效的 。

2.3活性单体对聚合物流变性能的影响

保持1.2.2中其它反应条件不变,改变活性单体占共聚单体的摩尔分数,测定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值随活性单体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可见活性单体可以很好的改善聚合物的流变性能。

2.4 交联剂用量对聚合物增稠性能的影响

保持1.2.2中其它反应条件不变,改变交联剂N,N 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共聚单体中的质量分数,测定不同产物W(乳胶)=2%的白浆粘度增稠性能的影响如图3所示。

由图3知,当交联剂加入量小于0.2%,增稠剂粘度较低,随交联剂加入量的增加,聚合物的增稠能力提高,当交联剂用量为0.3%时,增稠剂粘度达到最高,继续增加交联剂用量,增稠剂粘 度急剧下降。这是因为线型聚合物引入交联剂后,形成的网状结构增强了对自由态水的限制,增稠能力也随之增加。但过多 加入交联剂使得交联密度过大,聚合物的分子量过高,反而降低 了聚合物的水溶性,导致聚合物增稠能力下降。当交联剂的用 量达0.4%后,由于反应剧烈易产生暴聚,所得产物几乎无增稠能力。交联剂加入过多也会影响聚合物的抗渗化性能,研究表 明最佳的交联剂用量占共混单体质量的0.3%。

2.5 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增稠性能的影响

保持1.2.2中其它反应条件不变,每隔一定时间从反应器 中取出样品,配置成W(乳胶)=2%的白浆,测定其粘度,所得结 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在反应进行25 min左右时,粘度迅速上升。此 时反应体系的热效应使得温度不断升高,大部分的单体都能转 化成了聚合物,增稠能力急剧提高。之后,剩余的小部分单体继 续发生聚合反应,体系中的单体浓度越来越低,对聚合物分子增稠能力的贡献也逐渐减少 。到了90 min左右,粘度不再继续 上升,反应基本完成。

3 结 论

以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加入丙烯酸十二酯活性单体,采用反相乳液共聚法合成了具有抗电解性的丙烯酸增稠剂。最佳反应条件:活性单体用量0.5mol%,交联剂用量0.3w%,在80℃左右 反应1.5 h所得增稠剂的综合效果较优。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