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涤纶发泡涂层工艺分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1日

2 主要工序要点

2.1 涂层浆的配制要求

由于基布为涤纶织物,因此涂层胶一般选择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焙烘后其与织物间具有较好的黏结牢度。涂层胶的发泡性要好,以使涂层手感柔软。为增加涂层的牢度,可添加一定量的交联剂。加一定量的氨水可使涂层浆增稠。根据涂层所要达到的功能选择功能整理剂,如阻燃剂、防水防油剂等。配方中所有组分的配伍性要好,宜功能互补,具有协同效应[7]。

2.2 机械发泡参数的优选

泡沫涂层的关键是机械发泡要稳定。调节混合头转速、气流量、螺杆泵频率和涂层机车速,使发泡涂层浆稳定输出,泡沫密度为0. 15~0. 2 g/cm3。主要的机械发泡参数控制如下:

 (1)发泡比

选择合适的混合头转速,控制其泡沫密度即发比为1∶3~1∶5。若发泡比太小,增稠效果欠佳,上胶量会过量。反之,发泡比太大,上胶量会不足,涂层牢度差。

(2)气流量

在其它参数一定时,发泡机气流量越大,进入涂层胶中的空气越多,导致泡沫密度越小。通过发泡机的密度计调节气流量至合适的参数。

(3)螺杆泵的频率

螺杆泵的频率决定了涂层胶吸入到发泡机的流量。发泡机的流量要与涂层流量相同,否则涂层机基布上会出现缺浆或溢浆。一般通过涂层机的车速和上胶量来计算。如H3847涤纶织物门幅为1. 5 m,所需的上胶量为25 g/m,涂层胶的含固量为60%,涂层机的车速为15 m/mim,则涂层胶被吸入到发泡机的速度应为: 25÷60%×1. 5×15=937 g/min。

2.3 涂层机参数的优选

(1)刀口与织物表面的距离

刀距决定涂层产品的上胶量,以及涂层浆渗入织物的深度。一般涂层刀与涂层基布距离为2 mm。

(2)烘箱温度

涤纶涂层的烘燥分为预烘和焙烘, 80~90℃预烘2 min,使水分均匀蒸发,表面不结膜; 130~150℃焙烘3 min,使丙烯酸酯聚合物交联成膜[8]。烘箱温度越高,烘干速度越快。但是,烘干温度太高,会造成涂胶层开裂,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如果温度太低,则烘干速度太慢,生产效率低。

(3)涂层机车速

车速根据单位面积上胶量、烘干情况调节,一般控制在20 m/min。单位面积上胶量高,车速慢,以便烘干;单位面积上胶量低,车速快,避免涂层开裂。

(4)压泡压力

压泡是为了提高涂层牢度,但压力太大,会导致透气性差;压力太小,涂层牢度差。压泡压力应控制在8 kg/cm2较合适。

3 涂层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3.1 浆料渗底

渗底现象是由于定形机车速控制不当而造成烘不干,或者各订单布面厚度和纬密不一致。可以先剪取试样,测量纬密及克重是否达标,并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相应调整工艺参数,如超喂车速等。

3.2 边中厚差

边中厚差是涂前布面有纬差,或布面克重不一致,或者涂层布经过的导辊张力不一致所致。因此,涂层前需测试布的门幅和克重。若是弹性织物,要根据弹力情况控制张力辊的张力[4]。

3.3 颗粒、水印

布面出现的颗粒或水印,系由浆料浓度不均匀,定形机中辊筒含水分,或者布面不够干燥所致。因此,应

检查浆料是否均匀,否则需搅拌过滤后方可涂层。涂

前严格检查布面是否烘干,并保证设备各部位干燥。

可用磨毛倒布在机器上先走一道,确保辊筒不沾水。

3.4 克重不够、拖针

出现克重不够、拖针现象,是泡沫密度大,或者链条沾毛布边拉断停留在针板上所致。解决办法为稳定发泡;将针板链条的毛边刷除;布边保证上针板,如入布门幅不够可相应调整探针。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