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电脑横机 >

如何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精髓?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30日

3、新产品推向市场不够规范

据了解,欧洲国际纺织机械展览展出的新设备在实验工厂及与其合作的工厂经过至少2年左右考验后才会推向市场,例如紧密纺细纱机在欧洲市场出现好 多年比较成熟后才推向中国市场。国内一些纺机厂在无锡马山纺机实验工厂也进行同类有规模、模拟棉纺生产经营的工厂,让客户得到放心的新产品设备。而目前从 许多棉纺厂反映的情况来看,仍有不少纺机厂把棉纺厂有意无意直接当做实验工厂,生产设备与使用设备双方没有任何合作协议,纺机厂往往以低于市场价作为诱饵 推销刚设计的未经过实践检验的设备,最后只能出现使用单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质量上得不到保证,把风险转嫁到使用厂。说明我们国内对保护棉纺企业权益尚没 有良好市场环境及公证机构。

棉纺厂在消化引进设备或器材中存在的问题

1、拥有先进装备却无作为

入世后市场竞争已迫使有实力企业大量投资技术改造,这些厂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或国内最好的设备及配备世界最知名的器材如瑞士格拉夫针 布,也想做好纱卖好价,但多数厂仍然做着大路货的产品。不少厂打小样可以做得很好,批量生产不是过不了关,就是客户经常投诉,成纱质量始终不能真正过关。 这里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即所有人希望只要有了世界先进装备就可以生产国际水准的高品质纱,事实上不少厂用条干均匀仪测试的内部指标达到乌斯特条干5%以 上世界平均水平,卖的却是普通纱价格。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出发点是宁可花巨资买设备而在消化吸收上很少花功夫,或功夫下得远远不够,急功近利造成把最基础 最有效的工作都忽略了,此外,发现不少厂技术人员流失十分严重,技术上仍停留在过去中低档设备的思路上,新设备使用了一二年最佳期更换零部件时,往往可能 把国产中不符标准的所谓价廉的部件换上去,从而把好端端的进口设备及器材折腾得差不多了。

2、引进设备仅为提高产量

记得早几年浙江某厂花费上亿元购入几十台当时国际上能够在高产条件下(转杯速度15万转/分)生产30英支以上的转杯纺纱设备,结果该厂用来全 部生产低档8英支纱,由于原料用得差,维修跟不上,结果可想而知。设备原有纺高档高支纱的功能就白白浪费掉了。这里代表相当一部分私营老板的决策及经营模 式,即短期行为,尽快把利润弄到手,不是利益最大化,更不是考虑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及参与国际竞争。

3、买设备只讲便宜

与国营企业董事长相比,私营企业老板在购置设备上是杀价高手,连外国人也领教,这本身不是坏事,问题是一份价钱一份货,你总得看看给你的货是否 达到国际标准,也得考虑性价比。即使进口商也逐步摸清中国商业中的门道,货比三家后,大家可以看到在竞标的进口设备中已掺入大量非原装部件及器材,实践检 验并不是最好的,有的甚至是国际上的假冒某品牌产品,如假冒ECC牌、格拉夫针布、假冒SKF轴承等,不是说卖得贵就没有此类问题,但目前确实存在无奸不 商的现象,外商中也有利用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值得注意。同样,购置的国内仿造进口高档纺机设备中此类问题更是十分突出,这个市场再不整顿,将严重影响 使用厂家利益及纺织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4、整体技术及管理水平制约开发高档产品

我国棉纺厂经过“十一五”规划,多数企业装备得到质的提升,理应做到高效低耗、高质高产,生产高品质纱不成问题。事实上,近几年国内经历企业转 型及改革,现代化的进程刚刚开始,管理体制不健全,各类人才流失,劳动力缺失及成本加大等制约资源与市场利益最大化。就拿高产梳棉机来讲,在我国棉纺企业 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国内棉纺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跟不上,虽经过几年整合,但数千锭、几万锭的小厂仍然多如牛毛,即使买了先进设备,也不过把大炮当 枪使。

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使用高产梳棉机有以下现象:一是看中高产梳棉机的产量高,可降低成本,减少用人,加上制造厂过度宣传,确实在转杯纺流程的 梳棉机上一般可达到70kg/h,不过早期的一定数量高产梳棉机性能不稳定,加上管理不到位,质量波动较大;二是国产高产梳棉机制造厂为提升品质,多数配 置国际知名厂家的针布,如格拉夫针布,而生产厂由于附属设备及器材跟不上,比如至今还在争执进口针布要不要磨,如果磨怎么磨,采用修磨应用哪些辅助设备及 方法等问题。上述问题不解决,上车工艺就难以保证。质量上往往针布在保质期内还要忽上忽下,更不要说盲目认为进口针布可以超时限工作,而不做任何针布维 修。三是不少厂缺少最起码的测试仪器,何来控制质量长期稳定。四是有些厂为了保证质量稳定,仍然用高产梳棉机采用轻定量、慢车速,产量维持在35kg/h 左右,这无疑是对优质设备资源的浪费。

对先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建议我国要尽早成为纺织强国,就应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从战略上来说,既不能依赖进口设备,也不能让中国的纺机设备始终维持物美价廉、技术水准不过 是世界二流水平的既定印象,要有信心尽快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力争关键主机及部分器材元器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以下是个人提出的不成熟的看法:

1、通过政府及市场整合棉纺织设备与人才资源,淘汰能耗大、管理水平差、技术人才欠缺的中小型厂家,严格控制设备重复引进,如果引进必须承担按期还贷风险。

下一个五年计划提倡:在引进先进装备同时,更主要引进相应配套软件。强调引进核心技术,能起四两拨千斤作用。如有条件在关键器材、元器件等加强 与国外技术合作。将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从仿制到自我设计,直至创新,研制低能耗、单产水平高、性能可靠、质量上乘的新一代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程度高的 设备。

希望中国纺织联合会对纺机行业生产、制造标准在新形势下,从尽快提高纺机国际化水准考虑,按不同产品档次规范企业准入门槛,优化国内纺机现有资 源,保护对棉纺织企业权益。对不具备生产高端设备厂家应有政策限制,不具备生产条件应取缔其资格。标准制定应强调从原材料采购,器材选用合作单位,设备产 品的设计、生产制造、组装、调试,产品上市前的实验周期,包括对实验设备整体技术评价,生产产品的质量水平等都应有类似法律約束的文本及制度。尽快结束良 莠不齐的现象。

2、如何对先进设备及技术消化吸收,除了政策指导,资金优惠,中国纺织联合会可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法规,营造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氛围。

大量引进设备使用多年,棉纺厂呼声最大的就是替换的进口部件价格令人咂舌。举例说明,我公司有一台带自调匀整的并条机输出检测喇叭口,重量不到 100克,售价为2万元左右。用得最多的电磁阀,其实只要换一个密封圈,最多一二十元,但没有代用品,不得不花费千元再买一个电磁阀。编码器少则上千、数 千,高则上万,且寿命并不是想象那么长。同样,自动络筒拈接器配套的弹簧与轴承密封圈套使用国产件只能最多3个月左右,大大低于国外一年多且稳定的质量, 但国外价格至少3倍以上。问题还在于国产零配件,器材有大量假冒伪劣产品,通过不正常渠道进入生产厂家,带来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造成人、材、物的浪费。 行业内的人都议论,纺机厂整机、样机可以做得很好。但具体到机器上某一个部件就不愿化功夫,甚至一个关键螺丝都做不好,弄不好要进口。因为本人长期在生产 一线,话说得可能不顺耳。保全工最头痛的是进口设备换上国产轴承就没完没了,基本都是短寿,再先进设备也只能无用之地。有时真的要发出感慨,为什么宇宙飞 船都上天,连一个轴承做不好!另外,可以查一下,目前市场上有大量轴承打上国外商标,成为国外包装的所谓进口件,某厂一位工程师已练就一套识别假轴承的本 领。此外,与工厂密切相关厂外协作,如烧毁电机修复,不少毫无资质的修理店,绕好的电机不保证使用期,往往一两个月就再次烧毁,没有任何测试手段,仅凭所 谓经验。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