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UN伺服选用型号和具体信号接线图和参数设置:
机头驱动系统:
1.电脑横机工作时是通过主伺服马达拖动横机机头做往复运动实行编织。在我们伺服配套使用的电脑横机厂家机头驱动采用伺服和同步齿形带驱动,机头可以自动调节行程。一般伺服到机头有两级减速传动(65:45:25),高低速运行时要求伺服马达机头平稳,无抖动和振动噪音,机头换向也就是伺服马达在正反转交替时要平滑无明显打顿强烈抖动现象。目前选用ESTUN10NM,1500RPM1.57KW交流伺服。
2.一般机头在高速运行到1.2M/S伺服转速725RPM左右。负载保持45%左右,两头换向时负载变化到60-80%之间。正常机头运行速度在0.75M/S到1M/S之间。负载变化在28%-50%之间。伺服速度425RPM—550RPM之间。
同步带传动设计:
a.啮合齿数同步带与小带轮的啮合齿数应≥6,若机构允许,可通过增大中心距,或带轮直径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小节距,但应在受力允许的情况下。
b.同步带宽度、节距和节线长由于同步带宽度的确定,其计算公式复杂,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往往采用计算其圆周力,再参照许用圆周力在有关机械设计手册中查出相应的带宽和节距,一般取5.08。在确定节距和带宽后,根据初定的中心距计算带节线长度,再按标准选择,若不符合,可对中心距进行调整。
c.电脑横机机头传动机构的同步带齿形一般选用圆弧形,也有的选用梯形,但无论何种齿形均要满足带轮上的一个圆与带的节线相切,并实行纯滚动,第二是带轮上相邻两齿对应点在此圆弧上的距离等于同步带的节距。为确保带与带轮啮合时的良好性能,设计时,应正确选定带轮轮齿齿形角,根据日本小山富夫等的试验以及我厂在实际试制过程中发现,当齿形角为20°~25°时,轮齿与带齿干涉量较小,且齿形角偏差为±1°左右。
针床移位系统:
针床横移机构针织横机是生产毛衫的主要设备,而毛衣的花色品种及织物结构的变化,除了取决于三角机构的变换和排针外,针床的横移起了重要作用。利用针床横移可编织斜纹、绞花、空花、移圈等复杂结构的织物。在传统的手摇横机上,针床横移的机构通常采用螺旋线凸轮,在转动一定角度后,用一插销定位来实现。但在电脑横机中,手动操作显然无法得到应用,并且,由于机器本身结构特点以及移圈功能的自动实现对针床横移的准确性、平稳性、可靠性和机电一体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型电脑横机中,针床横移一般采用伺服或步进电机———滚珠丝杆螺母副传动来实现。摇床马达与滚珠丝杆用同步齿形带联结,同步带轮减速比一般为24:15。编织中需要针床横移时要求伺服马达快速的响应,一般选用速度为3000RPM,750W的伺服马达。
摇床马达的选定:
在横移机构中,首先应选择电机,可通过空间力的受力分析计算出对丝杆的转矩,其计算公式如下:
M=KFRWsinαcosβ×918η1η2×1000(N1m)
式中:K———安全系数,一般取112~114;
F——摩擦系数;
R——丝杆法面半径;
W——针板质量
α——机座半角;
β——螺旋角;
η1——同步带传动效率;
η2——丝杆螺母副传动效率;
M——转矩。
根据转矩的大小确定电机的功率,以此选定所需的马达规格,步进需初定步进角,目前国内大多厂家生产的步进电机步进角为019°P118°。
滚珠丝杆螺母副传动
由于滚珠丝杆螺母副传动具有较高的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在现代新型电脑横机中,一般都采用这一传动方式。其工作原理是:由控制系统根据位移情况发出电脉冲信号,经电机后端的光电编码器进行信号反馈,通过同步带轮及丝杆螺母副传动,从而拉动针床进行左右移动。
根据其工作原理,列出针床横移量的计算公式:
A(横移量)=α360×i×T
α———电机转角,α=脉冲数×步距角;
i———传动比,即i=主动轮齿数/被动轮齿数;
T———丝杆螺距。
针床的横移量一般为床位移动一般设有1/4,1/2,3/4,一段及0—2英寸之间,任何位置都能一次性的移动控制,以及个别针位微小修正等功能。在以上参数选定的情况下,应校对其误差值,使其误差尽量小,否则将影响横移精度,应重新对上述参数进行修正。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