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节能降耗已是印染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考验,能耗、用水及污水排放在织物染整加工成本中占较大部分.减少印染废水排放既是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响应国家法规政策的体现.减少染料的使用量可以有效减少印染废水的排放,但是难以染得足够深度,此时就需要应用增深剂以增加织物的表观深度.再者对于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纤维,在超分子结构和形态结构上与常规纤维有很大差别.尤其对于超细纤维比表面大,截面各不相同,不仅对光反射强,对光也发生较强的散射,在表面发生较强
的漫射,纤维显色性差[1]39在这种纤维上应用合适的增深剂可以弥补纤维显色性差的缺陷.目前,针对不同基材常用的增深方式有:(1)在染色过程中加入增深剂提高染料的上染率或轻微改变染料的结构产生深色效应[2];(2)采用物理方法如低温等离子体刻蚀或化学方法改变纤维的表面状态,使得纤维表面变得粗糙,改变对光的反射性,或是在纤维或织物表面涂覆适当厚度的低折射率薄膜如树脂或有机硅类物质,以提高染色织物的表观色深度.
1增深剂NS增深原理
对于某些染色织物,如果其表面对光的反射、漫射较强,光进入纤维内部的量就少,发生选择吸收,染料(或颜料)发色效率就低,染深性就差,不易获得深色效果.为提高染色产品的颜色深度,首先要减弱它们对光的反射或散射能力,使更多的可见光进入到纤维内部,染料发生选择吸收后产生颜色.[1]39增深剂NS为白色乳状粘稠液体,对织物表面甚至玻璃器皿表面均有很强的粘附力.通过浸轧增深剂可以在染色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低折射率薄膜,相应地降低了染色织物的折射率,提高表观色深度.但并非折射率越低增深效果越好,增深效果还与低折射率涂层后织物表面光的入射角、干涉及吸收都有关系.[3]39鲫低折射率膜层厚度对增深效果有重要影响,表现为对照射到其表面的光波的干涉有重要影响,只要厚度适中就能实现光的减弱干涉,达到最好的增深效果.[4]
2试验
2.1材料及仪器
织物:纯棉平纹织物、纯棉斜纹织物、深色和浅色纯涤纶织物和纯毛织物;试剂:增深剂NS(深圳圣威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仪器:LTF型焙烘机,DatacolorSF一600plus电脑测色仪(美国Datacolor公司),NM一450型轧车(DAIEIKAGAKUSEIKISEISAKUSHOLTD.).
2.2增深处理工艺
浸轧织物[增深剂10~160g/L,两浸两轧,轧液率70%(棉织物)、50%(涤纶织物)、70%(毛织物)]+烘干(100℃,5min).
2.3测试
K/S值:用电脑测色仪测试,其值越大,颜色越深.计算增深比=[]xl00%,式中,(K/S)1、(K/S)2分别为增深前后织物的K/S值.
3结果与讨论
3.1增深剂用量对增深效果的影响
由图1可知,经增深处理的布样K/S值随着增深剂用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120g/L左右出现峰值,后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棉织物增深效果的最佳用量在120g/L左右.低于此用量时,增深效果基本上与增深剂用量成线性递增关系,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增深程度的控制可以通过调节增深剂用量来实现.
[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