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防蚊虫纺织品的研究进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8日

天然驱避剂具有许多优点,如低毒或无毒,对皮肤不会产生灼热感,气味清新,使用后不会有药物残留易降解,对环境无污染等。但其在驱蚊高效性和持久性方面普遍低于合成驱避剂。

2.2 合成趋避剂

合成驱避剂主要包括有机酯类,芳香醇类,不饱和醛酮类,胺类和酰胺类等。1929年驱蚊油DM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研制成功;1937年驱蚊酮获得专利;1939年驱蚊醇(2-乙基-1,3-二醇)面市;1956年美国发现了具有优良广谱性的驱避剂DEET(N,N-diethyl-m-toluamide,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目前可用于皮肤及织物处理的合成驱避剂有如下5种:

(1)DEET 其中文别名“避蚊胺”,不溶于水,溶于醇、醚、异丙醇、氯仿、二硫化碳、酒精、苯、丙烯乙二醇、棉籽油、酮类和石油提取物等有机溶剂,微溶于石油醚和甘油,其使用量为5%~100%[6]。有关DEET的确切作用机理目前还不清楚,有可能是其能阻塞昆虫的触角或使皮肤润滑,也有可能是在皮肤上形成了隔离层,阻碍昆虫叮咬或停留。但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DEET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脑病和皮肤病等。因此DEET已被列入慎用,泰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已列入禁用。

(2)Picaridin(KBR 3023,羟乙基哌啶羧酸异丁酯)为无色液体,25℃时的蒸汽压5.87×106Pa,沸点296℃,凝固点-170℃。

(3)Oil of Lemon Eucalyptus(柠檬桉叶油)/PMD(paramenthane-3,8-dio,1对-孟烷-3,8-二醇,柠檬桉叶油提取物),具有强烈的柠檬芳香味,有类似香茅油的草香,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4)IR3535[3-(N-butyl-N-acetyl)。aminopropi-onic acid-ethylester,中文别名伊默宁)]为酯类化合物,与酰胺类驱避剂相比其香气宜人,对皮肤无刺激,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IR3535的结构类似丙氨酸,毒性和环境危害性均小于DEET,具有对皮肤和黏膜无毒副作用、无过敏性及无皮肤渗透性等优点,使用非常安全。IR3535已在欧洲使用了20年,1999年在美国上市。

仅用于织物处理的合成驱避剂有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又称氯菊酯,中文别名百灭宁),溶于丙酮、乙醇、乙醚和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在25℃水中的溶解度为10.05~10.09 mg/kg;对酸性介质和光线较稳定,在碱性介质中能水解。其相对密度为1.214 (25℃),折光率为1.562 7(25℃)。

(5)环糊精 它是由淀粉经发酵降解而制成的。环糊精分子具有环状构形并具有疏水性内腔,可储存气体和非极性有机物。由于环糊精分子的内腔是非极性的,因此非极性分子或具有非极性基团的分子都可在基中储存。所有已知的蚊虫信息素都涉及具有非极性部分的有机分子,因此能与环糊精形成复合物,从而使具有持久固着环糊精的纺织品有了被动防蚁的作用,能大幅度降低人体周围空气中的信息素总量[7]。

2.3 杀虫剂

杀虫剂主要是通过触杀,胃毒或熏蒸作用来杀灭害虫。除虫菊酯是从除虫菊中提取出的两种酯类中的一种,可用作杀虫剂。而拟除虫菊酯是近40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不挥发烃类化合物,它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而人工合成的一类新型杀虫剂。具有快速击倒、杀虫谱广、药效高等特点,对昆虫有驱避作用,对人体毒性低,易生物降解,且生物降解后不产生有毒残留物。但也存在着大部分品种对鱼类毒性高,对天敌选择性差,无内吸传导作用等缺点。除虫菊酯化合物中最适宜用于织物防蚊虫整理的是胺菊酯(Tetramethrin)。纯胺菊酯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对昆虫的击倒作用极快,常温下贮存3年品质不变。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