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1可知,经低温等离子处理后,一C=O和一C H 一等基团与纤维自身的基团相吻合,但增加了~COH基团,这一基团提高了芳纶纤维的表面活性,对于提高芳纶布与橡胶的粘接性是有利的。
2.2 F丁一IR分析
i 为了进一步了解低温等离子处理前后芳纶布表面基团蛮 的变化情况,对处理前后的芳纶布进行了FT—IR分析,见图1(等离子处理时间为1 0 min)。
对比2图可知,除了在3 300 cm。。的吸收峰有明显差异外,2曲线 几乎相同。3 41 5 cm。。和1 525 cm 的吸收峰是由仲酰胺的N—H弯曲振动形成的,1 655 cm。 的吸收峰为仲酰胺的C=O伸缩振动峰,1 300 cm 的弱峰为仲酰胺的C;N吸收峰,1 275~960 cm 间的吸收峰和900 cm。‘以下的吸收峰是由芳环取代而形成的。处理后的FT—IR图在3 300 cm。 吸收峰处强度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一吸收峰的出现表明等离子处理后,芳纶布表面引入了一0H。芳纶布在等离子处理过程中,活性粒子轰击芳纶纤维表面,使其表面化学键打开并与等离子体中的氨、氧等自由基结合,可能形成一OH、一CO0H、一NH,等活性基团。 本实验中芳纶表面只形成了一OH可能是受处理条件影响,没有足够的能量活化N,或使一OH进一步氧化为一C00H。
2.2芳纶纤维表面形态
芳纶纤维在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表面形貌的SEM照片,见图2。
图2-a中,芳纶纤维表面有很多毛边和杂物,其实质为芳纶纤维纺丝和芳纶布预处理过程中,纤维表面吸附的处理液、灰尘等杂物。图2一b,C,d表面均无明显杂质,这是由于等离子处理过程中,吸附物脱落。E]2-b~,纤维表面的缺陷不明显,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纤维表面的缺陷开始增多,其表面粗糙度逐步增加,如图2一c:~ndqh箭头所指。当处理时间延长到2O min1]~,纤维表面的缺陷又减小。这是由于时间过长反而使纤维表面的缺陷被等离子轰击掉,从而使纤维表面又变得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