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织物整理用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4日

近年来,相变材料微胶囊发展迅速,相变材料(PCM能够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可逆相态转变,并且在此过程中向周围环境吸收热或释放大量的热量,以保证自身温度恒定和调节环境温度.【l】若将相变材料直接应用于织物上,织物的服用性能会大大降低,而且随着相变材料在织物上的不断流失,其调温功能也将逐步减弱故应将其微胶囊化.微胶囊技术是一种保护技术,它采用成膜材料将一些具有反应活性、敏感性或挥发性的液体或固体包封成微小粒子.[2]超声波分散作为一种强度很高的分散手段,可应用于微胶囊化的过程中,从而减弱微胶囊颗粒间的团聚倾向,得到分散性能好、粒径小的微胶囊.YutangFang等将超声波技术应用到微胶囊的制备中,以正十八烷为芯材,苯乙烯为膜材,十二烷酸钠/OP一10为复配乳化剂,得到纳米级微胶囊.

本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超声波技术制备相变微胶囊,并研究对比超声波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1试验

1.1材料及仪器

棉织物:经纱细度15tex,纬纱细度15tex,密度548x284根/10cm;药品:固体石蜡f上海谊久化工有限公司),2,4一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四乙烯五胺f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苯乙烯一马来酸酐聚合物(SMA,自制),粘合剂(常州汉斯化学品有限公司).

仪器:WL750CY试验室高剪切乳化机(上海威宇),HS3120超声波清洗机(天津恒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s13320激光粒度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204F1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德国耐施仪器制造有限公司),Center3501352红外测温仪(群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等.

1.2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称取固体石蜡,加入TDI作为油相.称取四乙烯五胺以及苯乙烯一马来酸酐聚合物(SMA)的水解物SMH(其中SMH作为乳化剂),加入蒸馏水至总体积10mL并且加热,作为水相.将油相熔融混合后迅速加入水相中,同时用高剪切乳化机进行乳化.将乳液转移至三口烧瓶中,在设定的反应温度下继续搅拌反应,并且伴有超声波震荡,一段时间后得到产物,冷却至室温,反复洗涤,抽滤,冷冻干燥得白色微胶囊粉末A.

采取同样的操作步骤,但不使用超声波震荡,制备白色微胶囊粉末B.

1.3整理工艺

涂层(粘合剂20g/L,相变微胶囊A或B4Og/L)一预烘(80oC,30min1一焙烘(120℃,3min).

1.4测试

微胶囊粒径与形态:将微胶囊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并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其体均粒径和数均粒径D,并计算其分布指数PDI=Dv/Dn.

微胶囊的储热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升温和降温范围均为0~60℃,升降温速率为5oC/min氮气保护.

织物的调温性能:(1)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把织物放置在恒温恒湿环境中(20℃,相对湿度60%)平衡24h,再放在40℃保温板上,每间隔2s,用红外测温仪测定织物表面温度,记录并绘制升温曲线;(2)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把织物放置于42℃烘箱中加热保温2h然后迅速取出,自然冷却至环境温度(20℃,相对湿度60%),此过程中每间隔2s,用红外测温仪测定织物表面温度,记录并绘制降温曲线.

2结果与讨论

2.1影响微胶囊体均粒径的因素

2.1.1乳化剂SMH用量

由图1可看出,当SMH用量由2.5g,L增大到2g/L后,体均粒径先减小后增大,5g/L时体均粒径达到最小值.原因是SMH用量<5g/L时,增加SMH的用量时,其分散乳化的效果会逐渐增强,体均粒径就会显著下降;用量>5g/L,多余的SMH被包覆于微胶囊中,故粒径有所变大.因此,选择乳化剂SMH用量5g/L.

2.1.2m(芯材),m(壁材)

[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