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微胶囊技术在染整工艺中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1日

染色后水洗通常被当作是去除浮色,提高色牢度的唯一方法;然而,浮色是仅停留在纤维表面、未进入纤维及未与纤维结合的染料分子。染色时如断绝染料来源,已吸附在纤维表面甚至染浴中剩余的单分子染料就会继续向纤维内部转移,因为极性水环境是驱赶系统中染料分子(浮色)进入非极性纤维内部的巨大推动力。实验证明,这种驱赶染料进入纤维内部达到去除浮色的方法是更加简单易行的[9-10]。如果染色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加以利用,便可以实现零排放。因此采用微胶囊染色技术,就可彻底免除染色对水的污染问题。

在染色之后,带有少量剩余染料的微胶囊可以轻易地从染浴中分离出去,或者根本就不进入染缸。染液排出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已溶解的染料就会呈微粒析出。经简单过滤(如沙滤)就几乎呈无色,其COD也很低,约200mg/L,可直接用于织物的前处理。研究证明,用此回收水做前处理,不影响后道加工的质量。因此作为染色工艺排出的废水总量几乎为零[11]。

3 结语

微胶囊技术是近20年来取得迅速发展的先进技术,它以自己独特的优点被广泛用于许多领域。近几年对各种各样的壁材、填料及微胶囊制备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利用了纳米技术的微胶囊同时具有微胶囊包埋技术和纳米技术的优势。纳米微胶囊可以包埋多种功能性组分,从而可获得具有多种特性的纺织品。微胶囊技术用于织物印花、染色和功能性整理应有巨大的潜力,但受目前研究水平的限制,纳米级材料在纤维上附着的机理尚未彻底弄清楚,微胶囊在织物上的附着牢度和加工成本等问题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此外,已见国内外报道用纳米级微胶囊技术制成的织物有可能经使用者皮肤上的毛孔渗入人体,威胁人的健康。这也是此项技术亟待证明和解决的问题。但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工作者对微胶囊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纳米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微胶囊技术在纺织染色和整理方面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