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可用于皮肤及织物处理的合成驱避剂有五种:
(1)DEET, 避蚊胺,不溶于水,溶于醇、醚、异丙醇、氯仿、二硫化碳、酒精、苯、丙烯乙二醇、棉籽油、酮类和石油提取物等有机溶剂,微溶于石油醚和甘油,其使用量为5%~100%。关于DEET的确切作用机理目前还不清楚,有可能是其能阻塞昆虫的触角或使皮肤润滑,也有可能是在皮肤上形成隔离层,阻碍昆虫叮咬或停留。但是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DEET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脑病和皮肤病等。因此,DEET已被人们慎用,泰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已经禁止使用DEET。
(2)Picaridin(KBR 3023,羟乙基哌啶羧酸异丁酯)为无色液体,25℃时的蒸汽压5.87×106 Pa,沸点296℃,溶点-170℃。
(3)Oil of Lemon Eucalyptus(柠檬桉叶油)/PMD ( paramenthane-3,8-dio,l对-孟烷-3,8-二醇,柠檬桉叶油提取物) 具有强烈的柠檬芳香味,有类似香茅油的草香,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4)IR3535,伊默宁,为酯类化合物,与酰胺类驱避剂相比,其香气宜人,对皮肤无刺激,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IR3535的结构类似丙氨酸,毒性和环境危害性均小于DEET,具有对皮肤和黏膜无毒副作用、无过敏性及无皮肤渗透性等优点,使用非常安全。IR3535在欧洲使用了 20年,1999年在美国上市。仅用于织物处理的合成驱避剂有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又称氯菊酯,中文别名百灭宁),二氯苯醚菊酯溶于丙酮、乙醇、乙醚和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在25℃水中的溶解度为(0.07±0.02)mg/kg,对酸性介质和光线较稳定,在碱性介质中能水解。其相对密度为1.214(25℃),折光率为1.5627(25℃)。
(5)环糊精是由淀粉经发酵降解而制成的。环糊精分子具有环状构形并具有疏水性内腔,如图1所示。这个疏水性内腔可以储存气体和非极性的有机物质。由于环糊精分子的内腔是非极性的,非极性分子或具有非极性基团的分子都可以在基中储存。所有已知的蚊子信息素都涉及具有非极性部分的有机分子,因此它们能与环糊精形成复合物,那么具有持久固着环糊精的纺织品就可对蚊子起到被动防护作用,能够大幅度地降低人体周围空气中信息素的总量。
2.2 杀虫剂
杀虫剂主要通过触杀、胃毒或熏蒸作用杀灭害虫。
除虫菊酯是从除虫菊中提取的两种酯类中的一种,可用做杀虫剂。而拟除虫菊酯是近四十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不挥发烃类化合物,它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而人工合成的一类新型杀虫刑。它具有快速击倒、杀虫谱广、药效高等特点,对昆虫有驱避作用,对人体毒性低,易生物降解,在生物降解后不产生有毒残留物。但也存在着大部分品种对鱼类毒性高、对天敌选择性差、无内吸传导作用等缺点。
拟除虫菊酯化合物中最适宜用于织物防蚊虫整理的是胺菊酯(Tetramethrin),纯胺菊酯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对昆虫的击倒作用极快,常温下贮存3年品质不变。
3 防蚊整理工艺
目前,防蚊整理工艺主要有浸渍工艺和浸轧工艺。
(1)浸渍工艺:浸渍(浴比1:10)→脱水(带液率25% ~30%)→烘干(80℃~100℃,1 min ~3 min)→焙烘(120℃~130℃,1 min)。
(2)浸轧工艺:浸轧防蚊整理液(轧余率70%)→烘干(70℃~100℃,3 min)→焙烘(110℃~120℃,30 s)。
防蚊整理剂用量根据防蚊整理剂种类、织物种类和用途而定
P.S.:花露水的主要成份是避蚊胺或驱蚊酯(伊默宁),柠檬桉叶油。
蚊香的主要成份是除虫菊酯类。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