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改善苎麻可染性的研究现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9日

Burkinslaw[6]发现接枝改性后,阴离子染料对苎麻纤维的染色行为由依靠一般的分子间的亲和力上染方式改为正负电荷的库仑力上染,提高了上染率和色牢度。钟安华[9]用弱酸性蓝RAM对苎麻染色,发现未改性苎麻仅沾少许颜色,而改性苎麻在10min的上染率达51%以上.沈勇[10]等用阳离子改性剂SA处理后,与未改性的苎麻比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率分别提高了70.7%和65.4%,若纤维在消晶状态下,进一步用阳离子改性剂SA改性,上染能力进一步提高,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率分别达到77.04%和69.27%,比未改性苎麻分别提高了144.6%和184.2%。

3.2 碱法改性     

苎麻纤维紧密的分子结构影响染料渗透能力,利用碱的消晶作用,可使碱液进入到苎麻纤维素的网状组织中产生溶胀,纤维素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氢键强度削弱,甚至断裂,形成更多呈游离态的羟基,染色时与阴离子染料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了上染率[11]。Koichi Coda[12]等发现经烧碱处理后,苎麻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降低,对染料的吸附性也提高了。国内外研究表明,l6%~18%的碱处理对麻纤维的染色性能有所改善。通过X射线测定的碱处理后的微晶定向和双折射光学定向数据表明,其定向度、结晶度比改性前有了下降,苎麻纤维上色率都有明显的提高[13]。何文元[14]等研究表明,碱用量达到20%时,染色20min上染率就达到96%。碱法改性上染百分率较高、得色深、成本低、工艺参数易于控制,能和脱胶工艺一起进行,速度快,效果好,但对纤维的损伤大,污染环境。

3.3 等离子体处理

常规化学前处理需大量化学药品,处理时间长,温度高,污染大、效率低,耗能大,不适于当今节能、清洁化工艺发展的需要。若采用等离子体对织物进行预处理,利用在很高的场强下使气体离子化,通过高速运动的活性粒子流和材料表面发生能量交换或对材料表面的刻蚀、交联、接枝聚合等作用,改变纤维表面的物理形态和化学组成,使材料获得表面改性,大大提高织物的润湿性,并减弱杂质与纤维之间的粘附或使杂质部分气化,有利于残留在织物上的杂质在后续温和湿处理中去除,以利于染液及助剂向纤维内渗透,达到改善纺织品的染色性能,起到增深效果。这种处理一般只在纤维表面进行,不影响纤维的内部结构,纤维本身的优良性质得以保存[15-16]。等离子体技术为干式加工,污染小,节水节能,操作简单而易控制,设备使用寿命长,克服了常规化学前处理存在的缺点[17-18]。因此等离子体技术在苎麻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许德生[16]研究表明经等离子刻蚀后织物上染料固着量比未刻蚀织物高16%。罗纪华[19]等通过研究发现等离子处理后织物的润湿性提高,在50Pa压力,处理时间15min,功率120w时可获得较佳效果,苎麻的K/S值相对于未处理的提高了5%。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