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改善苎麻可染性的研究现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9日

苎麻作为纺织原料,其纺织品具有凉爽、透气、易于吸湿、散湿以及抗菌防蛀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但苎麻纤维大分子结晶度和取向度高,纤维间抱合力差,同时,苎麻纤维分子结构紧密,影响染料渗透能力[1-2],且苎麻的纤维素羟基在水中部分电离,明显地呈负电性,使色谱较全的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等在水溶液中电离后的染料母体因带负电荷而不易上染苎麻纤维,不仅造成苎麻纤维着色浅、色光萎暗、色牢度差的染色效果,且染料浪费严重,加重对环境的污染,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苎麻纺织品的市场竞争力[3-5]。因此有必要对苎麻织物进行染色性能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外开展了有关提高苎麻纤维染色性能的一系列研究[6]。

1 解决染色问题的思路

解决苎麻织物染色问题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7]入手:一是强化苎麻织物的前处理, 提高织物对染料的吸收能力, 如采用碱处理,阳离子处理等手段,二是选择染料和助剂, 强化染料上染能力, 比如在染色中筛选直接性或亲和力较高的活性染料、加人稀土助染剂等。下面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介绍。

2 染色工艺流程

促染剂  纯碱

↓     ↓

染料→苎麻织物→固色→水洗→皂煮→水洗→烘干

3 苎麻织物的前处理

3.1 阳离子改性

为屏蔽苎麻纤维素羟基在水中部分电离所带负电荷,在染色时一般需加氯化钠等电解质,但即使在电解质作用下,纤维表面对阴离子活性染料仍有一定的排斥作用。因此改善纤维可染性最直接的方法是对苎麻进行阳离子改性,在纤维上导入阳离子基团。一方面使苎麻纤维经过阳离子改性后,大分子变得松散,结晶度、取向度降低,阻碍纤维素分子的重新靠近形成氢键,避免纤维素分子的重结晶,改善了纤维的物理性能。另一方面,由于苎麻纤维分子的羟基接枝上了阳离子基团,使苎麻纤维表面带上了正电荷,从而有效提高与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等阴离子染料的结合能力,提高苎麻纤维的上染性能[8]。其反应机理如下:

[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