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染料的选用
活性染料的品种繁多,·质量相差很大,选用符合染色质量标准的染料至关重要。
2.2.1 选用双活性基和多活性基的染料
均三嗪类活性染料与纤维反应形成酯键,耐酸稳定性差,乙烯砜类染料与纤维反应以醚键结合,耐碱性差,双活性基团的染料耐酸耐碱稳定性提高。
2.2.2 选用直接性适宜的染料
活性染料的直接性太高(如乙烯砜基活性染料),则扩散性能差,染料易聚集在织物表面不易向纤维内部扩散和转移,易造成浮色多,难以洗净,但直接性也不能太低影响固色率,所以活性染料的直接性以中等为好,直接性的大小可由染料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或从活性染料染色特征值SERF跟渗圈试验中测得。
2.2.3 选用固色率高的染料
固色率高的染料浮色少,固色率>80%,染后浮色量相对较少,有利于去除浮色;固色率<70%,(最终上染率—固色率)>15%的活性染料,其浮色很难清除,不适于染中深色。
2.2.4选用提升力高的染料子柔软剂效果差于阴离子柔软剂。染色产品可使用弱阳离子柔软剂和微硅乳柔软剂。
在柔软过程中,使用柔软轧干机效果好于染机内柔软。轧后的织物含水率在80%左右。若使用脱水机,含水率在65%左右,柔软剂被甩出,效果差。烘干设备使用松式无张力烘燥机效果好。
2.3.7 电解质的要求
要求电解质中不含Ca2+、Mg2+离子,电解质含量的检测方法如下:配制90g/L的含盐或元明粉去离子液(含盐用25℃水,元明粉用40℃水),施加20g/L的纯碱(固体),如溶液混浊或产生沉淀,则表明存在Ca2+、Mg2+杂质。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