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无甲醛防皱整理剂WZ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4日

近年来,人们的服装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天然纤维织物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以棉、丝为代表的天然纤维织物,在服用过程中易折皱变形,严重影响织物的外观和形态稳定。为了克服这些缺点,耐久压烫整理已成为天然纤维织物的重要后处理工艺。经整理的织物既保持了天然纤维织物柔软、透气的舒适性,又使服装具有良好的抗皱性,特别是洗涤后不需熨烫即可恢复适宜穿着的平整度。因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作为防皱整理剂,80年代以前,主要使用N—羟甲基酰胺类化合物(如2D树脂)。这类整理剂虽然具有很好的防皱效果,但是在整理加工和穿着过程中会释放出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甲醛。随着人们的环保、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甲醛危害性的逐步了解,各国对纺织品甲醛释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限制甲醛的释放量。如1992年6月美国职业安全和保健管理局(OSHA)将空气中8小时内甲醛允许量极限平均值从原来1.0ppm降低到0.75ppm,并保留短时期曝露极限为2ppm,以及其作用浓度为0.5ppm。这是1985年以来美国最严格的变动环境法规了。其他国家也都制定相应的限制标准。其中对儿童服装都要求无甲醛释放。因此,降低并完全消除织物的甲醛已成为防皱整理研究的重点。80年代以来在低甲醛和无甲醛防皱整理剂方面世界各国的科技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近

 期研究成果看,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N—羟甲基酰胺类化合物进行醚化改性,改性后的2D树脂可大大降低甲醛的释放量,可作为低甲醛树脂整理剂,并且被比较广泛使用,其存在问题是:在防皱整理剂中仍含有甲醛,整理后的织物会因水解而释放甲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种方法是从树脂本身的制造结构上加以解决。在已研究的诸多可能无甲醛防皱整理剂中,丁烷四羧酸(BTCA)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无论DP等级、弹性、白度、耐洗性、强力保留率都令人满意。基本能达到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的水平,完全可以替代传统2D树脂。此防皱整理剂被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开发使用。

我国也在开发此产品。但是它存在着制备过程复杂、价格太昂贵的问题,由此大大限制了其在国内工业上的使用。而其它无醛整理剂则整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而且整理后织物泛黄严重,因此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能制备一种不含甲醛、整理后的织物接近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的水平、价格低、生产工艺过程可行、易控制、便于工业生产和大规模应用的无醛整理剂。近年来我们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1原材料和仪器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