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双氧水对织物产生漂白作用,进而使织物的白度值增高,然而当堆置时间为20h以上,再延长堆置时间就几乎没有提高织物白度值的作用了,且堆置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因在漂液中闲置时间过长而布面白度降低。
(2)新活化剂的加入能够有效地提高织物的白度,而且,随着新活化剂用量的增加,织物的白度值先逐渐增高,达到某一白度值后有的不再增高或稍有下降,但高于起点值。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过量的活化剂会导致双氧水的无效分解;漂液中的双氧水相对含量过小、不够与活化剂相互作用;形成的过氧酸过多,除了与布样上的浆料、杂质等产生氧化作用外,对棉纤维产生了较多的氧化作用,使织物白度下降。
(3)综合上述分析,并兼顾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在堆置时间为20h、新活化剂用量为6g/L时所得到的漂白效果最佳。
2.2.2新活化剂用量与氢氧化钠用量双因素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冷压堆工艺的温度为冬季室温(约18℃左右),堆置时间为20h。实验结果如图2-4所示:
图2-4氢氧化钠的用量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根据图2-4中曲线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用量不同以及是否加入新活化剂对织物的漂白效果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1)根据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氢氧化钠用量的逐渐增加,织物的白度值也随之增高,增率由快到慢。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首先,氢氧化钠用量少,无法令纤维之间发生充分溶胀,即使双氧水对织物产生漂白作用,也只能作用在织物的表面,导致漂白不均匀或漂白效果很差;其次,氢氧化钠的用量会直接影响到漂液的pH值,当它的用量很少、漂液呈酸性的时候,双氧水比较稳定,无效分解和有效分解都很少,不利于双氧水发挥漂白作用;而当氢氧化钠用量逐渐增加的时候,漂液的碱性逐渐增大,碱性条件有利于双氧水的分解,其中的有效分解即对织物的漂白作用逐渐增强,使织物的白度增加;再有,氢氧化钠的用量与织物白度并不成正比,但氢氧化钠用量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使织物的白度降低,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钠也会作用于纤维,对纤维产生破坏作用,这不但会使织物的白度降低,还严重损伤织物的强力。因此,对氢氧化钠用量的确定要慎重。
(2)是否加入新活化剂对织物白度值的影响也较大,从图2-4中看到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大体上一致,在氢氧化钠用量达到10g/L后两条曲线相交,并且加入新活化剂的白度曲线也由此一直处于上方的位置,这说明,新活化剂是在氢氧化钠用量达到10g/L以后开始发挥其活化作用的,使织物的白度值有明显的增加。
综合上述分析,在氢氧化钠用量为20g/L时所得到的漂白效果最佳。
2.2.3最佳双氧水冷轧堆漂白工艺及条件的确定
经过各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最终确定的新活化剂的最佳双氧水冷轧堆漂白工艺条件为:
布重:5g;浴比:1:20;双氧水(100%):15g/L;新活化剂用量:6 g/L;耐碱渗透剂:5g/L;双氧水稳定剂:18 g/L;NaOH:20 g/L;温度:冬季室温(18℃左右);堆置时间:20h。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