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BTCA用量
由表2可知,当BTCA用量较低时,随用量的增加,既有利于与棉织物的反应,也有利于与PGA反应而接枝到棉织物上;当BTCA用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反应趋于平衡,增重率增加缓慢,再增加HBTCA用量对增重率影响不大.在其他条件一定时,BTCA用量越大,接枝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越大,织物的免烫性能越好,且白度变化不大.由于BTCA的酸性较强,接枝棉织物的断裂强力保留率会随BTCA用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综合考虑,选择BTCA用量为40g/L.
2.3焙烘时间
由表3可知,棉织物的增重率随焙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焙烘时间较短时,PGA、BTCA和棉纤维3者之间的交联少;随焙烘时间的延长,3者的共价交联越充分,抗皱效果越好,且对白度影响不大,但棉织物断裂强力保留率随交联程度的提升而降低.综合考虑,选择焙烘时间为150 S.
2.4焙烘温度
焙烘温度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见表4.
由表4可知,棉织物的增重率随焙烘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焙烘温度升高,有利于PGA、BTCA和纤维素3者之间交联反应的进行,因此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随之升高,且对白度影响不大,但织物的断裂强力保留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综合考虑,选择焙烘温度为190°C.
3结论
将PGA与BTCA混合应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综合考虑整理后棉织物的各种性能,确定其最佳工艺为:PGA15g/L,BTCA40g/L,190℃焙烘150s.经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强力保留率及白度均较好,说明PGA与BTCA混合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是可行的.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