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绿色生产浪潮日益高涨的趋势下,多元羧酸整理剂是棉织物防皱整理的应用热点,如果能进一步提高多元羧酸整理剂的整理效果并降低整理成本,多元羧酸无甲醛整理剂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本文将一种优良的食品添加剂海藻酸丙二醇酯(PGA)[1]与无甲醛整理剂BTCA混合应用于棉织物抗皱整理[2-3],并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
1试验
1.1材料及仪器
纯棉 平纹织物(经退浆、煮练、漂白,524根/10cmx283根/10cm14.76texxl4.76tex,青岛装饰布总厂);
药品:海藻酸丙二醇酯(PGA,分析纯,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丁烷四羧酸(BTCA,工业级,上海凯路化工公司),硼酸(分析纯,莱阳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氯化镁(分析纯,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次亚磷酸钠(分析纯,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
仪器:LFY-l型织物折痕恢复性测定仪(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LD-30型小样定型烘干机、LTD型小样定型烘干机、EL-400型气动立式小轧车(上海朗高纺织设备有限公司),SC-80C型全自动色差计(北京康光仪器公司),BS110S型电子天平(湖南长沙湘仪有限公司).
1.2整理工艺
浸渍(室温,PGA,BTCA,次亚磷酸钠40g/L,硼酸5g/L,氯化镁20g/L,10n)→二浸二轧(轧余率75%~80%)→预烘(80oC,5min)→焙烘→水洗→烘干.
1.3测试
折皱回复角:按GB/T3819—1997测定;断裂强力:按GB/T3923—1997测定;白度:使用全自动测色仪中的Datamatch测试软件,在D65光源、10°视角下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PGA用量
由表1可知,棉织物的增重率随PGA用量的增加而增加.PGA接枝棉织物的主要方式为:(1)与BTCA交联反应;(2)与棉织物上的羟基反应.当PGA用量较低时,随PGA用量的增加,接枝棉织物的增重率迅速提高;l5g/L后,织物增重率上升缓慢.原因是PGA用量增加,使BTCA织物和PGA发生一对一反应的几率增大,同着在织物上的PGA越多,织物增重率越高;当PGA用量达到一定量时,反应趋于平衡,增重率增加缓慢,再增加PGA用量,对接枝棉的增重率影响不大.随PGA用量的增加,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先增加后趋于平衡.原因是在PGA用量较低时,易发生多对一的交联反应,即多个BTCA分子与一个PGA反应而形成一种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沉积在纤维的无定形区通过物理机械作用,减弱纤维素纤维中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对滑移,即靠机械摩擦作用或氢键改变纤维的流变性能.同时这种网状结构中含有大量可和2个或2个以上的纤维素大分子长链中的羟基发生交联的基团,通过交联把纤维中相邻的分子链连接起来,从而限制了2个分子链之间的相对滑移,提高织物的抗皱性和弹性.且PGA用量低,对BTCA与纤维素纤维的交联影响较小,故不仅不会削弱BTCA的抗皱效果,还会有一定的提高;随PGA用量的增加BTCAPGA和纤维素纤维发生一对一的交联,同时PGA分子镶嵌在纤维的无定形区内,阻止纤维素纤维中大分子链段或基本结构元之间的相对滑移,故具有抗皱作用;随PGA用量的进一步提高,PGA、BTCA与纤维素纤维3者间的交联反应趋于饱和,故折皱回复角趋于平衡.断裂强力保留率随PGA用量的增加而略有下降,PGA具有一定的酸性,能与棉织物发生一对一的交联反应,使纤维因酸水解而造成损伤,断裂强力保留率随之降低[4-5].经PGA与BTCA混合整理后棉织物白度较好,无泛黄.综合考虑,选择PGA用量为15g/L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