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2可知,活性染料染色对竹炭纤维的功能性指标影响不大,染色后织物负离子释放能力虽不及原坯,但较退浆、漂白半成品有明显提高。另发现,较为浓艳的颜色染色效果尚可,双色效果不明显;浅淡颜色不能遮盖竹炭纤维本身的颜色,呈明显的双色效果。
1.2.3印花
(1)涂料印花
采用2#面料进行涂料印花,处方见表3(以花版号3022一P为例)。
表3调色工艺处方
工艺流程半成品→印花→烘干→焙烘(150℃,2min)
竹炭纤维印花面料测试结果见表4。
表4涂料印花面料测试结果
由表4知,涂料印花后的竹炭纤维面料负离子释放能力及吸湿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明显低于坯布;同时发现,涂料印花各项色牢度在4级以上,说明该印花工艺可用于竹炭纤维织物的加工。
(2)活性染料印花[2]
以花版号JL一275为例,海藻酸钠40g/L,温水制糊
表5活性印花处方/(g·L-1)
工艺流程半成品→印花→蒸化(102℃,10min)→水洗
选取竹炭纤维织物JL一275版中有代表性的深绿地色,以纯棉布为标样,电脑测色系统提供的颜色特征值对比见表6。
表6竹炭纤维织物与纯棉的颜色特征值对比
由表6知,由于竹炭纤维本身的灰度较高,与同工艺的纯棉布印制效果相比,色彩明显灰暗,色差值较大,这与活性染料染色结果类似。此外,活性染料印花在两种纤维上的差距较涂料印花小,说明活性染料在竹炭纤维上的得色量较佳,只是其本身的灰度影响了产品的外观效果。
1.2.4后整理
为保持竹炭纤维本身的特性,整理剂的选择非常关键,既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又不能损害纤维本身的功能性。竹炭纤维的保健性能以远红外发射和负离子释放为主,同时需保持竹炭纤维织物自身的吸湿排汗效果,获得较为理想的柔软飘逸的手感。以白竹炭/粘胶混纺面料为例,工艺如下:
(1)工艺处方/(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