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uV—M2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将合成的紫外线吸收剂uV—M2、偶氮中间体DY-2以及商品紫外线吸收剂uV一326分别用乙醇溶解,配成2x10 mol/L的浓度,使用Car/,50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仪进行光谱性能分析,测试比较三者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能力,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吡啶酮型偶氮中间体DY-2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23nm处。一般文献报道,毗啶酮型分散染料与普通偶氮染料相比,吸收光谱吸收峰较窄,所以具有色泽鲜艳,摩尔消光系数高,耐光色牢度好的优点。图3中,吡啶酮型染料DY一2在可见光区的
吸收峰峰型较窄,而在300—400nm的紫外区吸收能力较弱;经过还原反应后,生成的紫外线吸收剂uVM2同等浓度下在可见光区无吸收峰出现,300~400llm的紫外区出现了强烈吸收峰,最大吸收峰出现在327nm,与吡啶酮型偶氮中间体DY一2相比,最大吸收波长出现明显蓝移。由此可见,还原生成的uV—M2毗啶酮型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在紫外区具有明显的紫外吸收性能,而且具有与其还原前中间体相似的较高摩尔消光系数。同时,uV—M2比商品化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UV一326的摩尔消光系数高很多,即UV.M2比uV一326具有更强的紫外吸收性能。
2.2紫外线吸收剂水中溶解度
由表2可以看出,DY-2还原为UV—M2后,溶解度明显增大。这是由于DY-2结构中的偶氮键连接了两个芳香环结构,形成较大的共轭体系,分子平面性好,吡啶酮结构中的羟基与偶氮键形成的氢键比较牢固;当还原生成苯并三唑结构后,两个芳环结构的共轭性被破坏,分子平面性变差,吡啶酮结构中的羟基与三唑环形成的氢键易被破坏,羟基更容易解离,造成其水溶性增大。
2.3紫外线吸收剂对涤纶织物的上染性能
对合成的吡啶酮型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uVM2进行砂磨,采用1.2.4节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上染,再通过残液法求得对涤纶的上染量。
由表3可以明显看出,uV—M2对涤纶的上染量随着紫外线吸收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分散染料上染涤纶的规律相符。随着用量增加,上染量上升规律较为异常,可能是由于当紫外线吸收剂用量增加时,uV—M2在水中溶解达到饱和,从而使吸附在涤纶上的uV—M2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