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竭染工艺
采用相对涤纶织物0.5%、1.O%、1.5%(omf)的紫外线吸收剂,在浴比1:50的染杯中,以2℃/min升温至130℃,并保温60rain。升温曲线如下:
1.2.5紫外线吸收剂对涤纶上染量的测试
使用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仪,采用残液法测试UV.M2上染量,即分别测试染色前原液吸光度A。和染色后残液吸光度A。,按式(1)计算上染量(m):
1.2.6透过率和UPF值测定
采用Lambda900紫外一可见光谱仪测定空白涤纶织物和经紫外线吸收剂上染的涤纶织物在280~400nm波长范围内的紫外透过率曲线。UPF值的计算方法参照GB/T18830-2002{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估》。
2结果与讨论
2.1紫外线吸收剂UV-M2的结构表征
2.1.1 UV—M2的红外光谱分析
将所合成的吡啶酮型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UV.M2干燥除水后使用红外光谱法进行表征,红外谱图如图1所示。
图1中,3346cm处是羟基的伸缩振动峰,2206cm处为氰基伸缩振动峰,1643cm处为羰基
吸收峰(v),1581cm、1413cm处的吸收峰为芳环的骨架振动(v),符合uV.M2的结构特征。
2.1.2 UV—M2的核磁共振分析
将合成的紫外线吸收剂UV—M2用氘代DMSO溶解,在FTNMRDigital核磁共振波谱仪上测定其H谱特征。图2为uV—M2的HNMR谱图。
分析图2可知,化学位移在62.50和63.34处分别为溶剂DMSO的峰和水峰。一般苯环上质子化学位移大概在6.5~8.0,但由图2可知,UV—M2上的4、5位的氢受到氯吸电性的影响向高场移动,再由/,+1规则判断质子峰的归属如图。杂环上与氮原子相连的甲基上的氢由于氮原子的吸电性比碳强,会使甲基上的质子表现出更多的酸性,所以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化学位移在3.071~3.145质子归属为1号位的氢。图中没有出现分子中的羟基质子峰,这可能是由于活泼氢和氘代试剂中的氘交换,使羟基的峰变宽甚至消失。综合分析可知,该化合物符合uV—M2的分子结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