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整理加工是影响牛仔布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牛仔布后整理加工如水洗石磨、生物酶石磨、免烫整理、柔软整理及各类功能整理的应用。
1 传统的石磨整理
传统的石磨整理就是用一定量的浮石和少量的剥色剂(如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及洗涤剂在石磨洗涤机中进行磨洗,利用浮石与服装面料之间的摩擦作用使染料脱落产生磨白作用;也有是剥色剂破坏服装面料上染料产生磨白,从而使牛仔布产生独特的风格。
用传统的石磨整理,在浮石与织物摩擦过程中,容易产生石灰粉尘,这些粉尘容易残留在口袋及缝线中,对织物造成污染而且会使布面色泽萎暗。石块与织物的强烈摩擦会对织物造成损伤,同时还会对设备内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传统石磨整理已经面临慢慢淘汰的局面,随之取代的是生物酶石磨整理。
2 生物酶石磨(酶洗)整理
2.1 生物酶石磨整理(酶洗)原理
生物酶石磨整理选用的酶是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类对纤维素纤维具有降解能力的酶,由于酶分子很大,因此不能渗透到织物内部,水解作用仅在织物表面进行。牛仔布酶整理就是利用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的水解(侵蚀)反应,在剥蚀织物表面的同时,染料也借助水洗设备的摩擦和揉搓作用而随之脱落,从而达到牛仔布所具有的仿旧感效果。如果结合石磨,风格特别。
2.2 生物酶石磨整理特点
与用传统浮石整理相比,酶洗后织物强力损失较小。同时,由于表面绒毛去除,变得光洁,并降低了洗涤时的起球性,织物的纹路更加清晰,具有很好的表观效果,并赋予织物永久性的柔软手感,悬垂性、吸水性等也得以改善。此外,用酶整理还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因此用生物酶整理取代传统的石磨整理是必然的趋势。
2.3 石磨生物酶的种类
根据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使用,目前市场上可以选择的酶主要有酸性酶、中性酶和弱碱性酶,以酸性酶和中性酶应用为多。酸性酶的最佳使用效果PH值为4.5-5.5,其工艺不易控制,质量重现性差,而且织物返染现象严重。大多数牛仔布为棉织物,酸性条件下对棉的损伤也严重。中性酶最佳使用效果PH值为6-8,作用比较缓和,酶整理时间较长,其对织物损伤较少,工艺较易控制,质量重现性好。综合各方面因素,是以中性酶应用较好,但其价格相对来说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