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拒水整理对棉织物脱水效率的影响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0日

0 引言

在织物表面施加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整理剂,并以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式与 纤维结合,改变纤维表面层的结构和性能,使织物不易被水润湿,这种整理工艺称为拒水整 理,所用的整理剂称为拒水整理剂。
织物拒水整理的历史悠久,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探讨机理、增强功效等方面,狄剑锋 对织物拒水理论以及性能检测做了系统的归纳和阐述;刘遵宪分析了影响织物拒水整理效 果的工艺因素。此外也有学者对整理后纺织品性能进行评价和分析,如梁亮就拒水整理对 纯棉织物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本文从另一角度出发,将就拒水整理对棉织物 的干燥过程、特别是脱水过程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探明拒水整理对提高织物干燥、脱水效率的作用。按照已有研究成果,织物在经离心脱水后所含的水量(Water Retention)可以用以下公式 简单计算:


式中:γ:液体表面张力 ρ:纤维密度 θ:接触角

40 g:离心脱水速度 μ:纤维线密度 h:织物总厚度A:为一常数

式中的 A 是与具体织物相关的特性常数;对于给定的织物和洗涤脱水条件,离心脱水
速度(g)、纤维线密度(μ)、纤维密度(ρ)以及织物平行于离心脱水机外缘的总厚度
(h)均为确定值,则织物脱水后的水分保有率主要与水的表面张力(γ)和织物的接触角

45 (θ)相关。水的表面张力(γ)越小、织物的接触角(θ)越大,离心脱水后织物的水分 保有率越低。

本文利用含氟类拒水整理剂 T 对棉织物进行整理,通过测定整理后接触角、拒水性能、 回潮率、毛细效应和脱水后含水率的变化来考察拒水整理对织物脱水效率的影响,研究其相 关性。

50 1 实验
1.1 实验材料及药品

织物:100%棉机织物 药品:T(含氟类拒水整理剂,浙江传化)
1.2 设备

55 P-A0/A1 型小轧车(杭州三锦科技有限公司)、DHG-9076A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 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LY-13 织物表面沾水性测试仪(山东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 司)、DSA10-MK2 液滴分析仪(德国 kruss 公司)、洗衣机 (EWS 850, Electrolux)
1.3 测试方法
1.3.1 拒水整理

60 分别配制 1g/L、2g/L、3g/L、4g/L、5g/L、10g/L 的 TG-410C 整理液,将织物浸渍上述 溶液后,按二浸二轧→80℃预烘 3min→160℃培烘 1min 的工艺进行拒水整理,下述实验均 采用此经拒水整理后的织物。
1.3.2 接触角的测定

使用 DSA10-MK2 液滴分析仪测 8 次取平均值。

65 1.3.3 拒水性的测定

采用 AATCC22-1996《拒水性能测试:喷淋法》标准,在 LLY-13 织物表面沾水性测试 仪上进行,测 5 次取平均值,数值范围为 0~100 分,100 分表示完全不沾水。
1.3.4 回潮率的测定

将处理前后织物置于 20℃、相对湿度为 65%的环境下平衡 24 小时,称得自然重 m1,

70 然后在 105℃条件下烘 1 小时称得干重 m,计算其回潮率 M%,测 5 次求平均值,公式如下:

M%=(m1-m)/m×100% (2)
1.3.5 毛细效应的测定

根据 ZBW04190-90 标准《纺织品毛细效应实验方法》,测定 30min 液体上升高度,测

5 次取平均值。

75 1.3.6 脱水后含水率的测定

将试样浸渍纯水 10min 后放入洗衣机内进行离心脱水,测得脱水后湿重 m2,计算其脱
水后含水率 W%,测 10 次求平均值,公式如下:

W%=(m2-m)/m×100% (3)
2 结果与讨论

80 2.1 经拒水整理后试样的接触角

表 1 经不同浓度拒水整理剂处理后试样的接触角

[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