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其耐磨性也就越好。但同时悬垂系数变大,织物明显发硬。综合考虑,丙烯酸酯质量分数以50%为宜。
2.2涂层的发光性能
2.2.1涂层材料的电镜分析(SEM)
图1为涂层织物表面发光材料的电镜照片,图1(a)的夜光涂层浆未经分散处理,图1(b)的夜光涂层浆经超声波分散处理。
图1发光材料在织物表面的电镜照片
注:夜光涂层浆超声波振荡条件:温度25℃,超声波每次处理时间2s,间隔5s,全程时间30min。
从图1(a)可以看出,发光材料在织物表面发生了团聚;图1(b)中,涂层浆经分散处理后,发光材料在织物上分布较均匀,较少发生团聚。
2.2.2涂层的分布情况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发光材料分布情况对涂层发光性能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涂层分布情况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经超声波分散处理后,涂层的发光性能(初始亮度和余辉)都明显高于未经分散处理的涂层浆,经超声波处理的涂层浆在织物上分布也较均匀。发光材料涂层均匀,即颗粒分布独立,其比表面积越大,发光材料能接受到的光照越多,发光材料所受到的激发光能越大。而未经超声波处理的涂层浆会发生团聚,只有部分发光颗粒能受到光能的激发。所以余辉开始时,内部发出的光较微弱,有的甚至不发光,而且部分发出的光被包围着的发光材料颗粒反射或吸收,所以亮度较暗。因此,发光材料在织物表面分布对涂层发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超声波处理成本较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添加助剂或改变黏合剂质量分数,调节夜光涂层浆的黏度等,使得发光材料在涂层浆中分布尽可能均匀。
(未完待续)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