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丙烯酸酯黏合剂对夜光涂层的影响(1)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9日

因而其耐磨性也就越好。但同时悬垂系数变大,织物明显发硬。综合考虑,丙烯酸酯质量分数以50%为宜。

2.2涂层的发光性能

2.2.1涂层材料的电镜分析(SEM)

图1为涂层织物表面发光材料的电镜照片,图1(a)的夜光涂层浆未经分散处理,图1(b)的夜光涂层浆经超声波分散处理。

图1发光材料在织物表面的电镜照片

注:夜光涂层浆超声波振荡条件:温度25℃,超声波每次处理时间2s,间隔5s,全程时间30min。

从图1(a)可以看出,发光材料在织物表面发生了团聚;图1(b)中,涂层浆经分散处理后,发光材料在织物上分布较均匀,较少发生团聚。

2.2.2涂层的分布情况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发光材料分布情况对涂层发光性能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涂层分布情况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经超声波分散处理后,涂层的发光性能(初始亮度和余辉)都明显高于未经分散处理的涂层浆,经超声波处理的涂层浆在织物上分布也较均匀。发光材料涂层均匀,即颗粒分布独立,其比表面积越大,发光材料能接受到的光照越多,发光材料所受到的激发光能越大。而未经超声波处理的涂层浆会发生团聚,只有部分发光颗粒能受到光能的激发。所以余辉开始时,内部发出的光较微弱,有的甚至不发光,而且部分发出的光被包围着的发光材料颗粒反射或吸收,所以亮度较暗。因此,发光材料在织物表面分布对涂层发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超声波处理成本较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添加助剂或改变黏合剂质量分数,调节夜光涂层浆的黏度等,使得发光材料在涂层浆中分布尽可能均匀。

(未完待续)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