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PR-305余辉亮度测试仪测试夜光涂层织物的发光亮度。将样品在暗处放置10h以上,保证其余辉照度衰减完毕。设置激发照度为1000lx,激发时间为15min,余辉时间为60min。
1.3.4涂层表面发光材料分布
用Quanta-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荷兰FEI公司)观察涂层表面发光材料的分布情况。
2结果与讨论
2.1涂层织物柔软性及摩擦性能
2.1.1焙烘条件对织物摩擦性能及柔软性的影响
在丙烯酸酯黏合剂质量分数为50%的情况下,改变焙烘温度和时间,测试夜光涂层织物的耐磨性和悬垂性能,结果见表1。
表1焙烘条件对夜光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焙烘温度的上升,涂层织物的耐磨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原因是黏合剂所含的一些交联基团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发生交联,形成网状结构,故耐磨性提高。但是焙烘温度太高(超过150℃),耐磨性会下降,并且织物的悬垂性变差,织物易泛黄。
在120~130℃焙烘5min,有利于丙烯酸酯充分交联,提高织物的耐磨性。但在140~150℃温度时,焙烘时间越长,织物的耐磨性降低。这可能是涂膜在长时间高温处理后变得硬脆,失去韧性,易从织物上脱落。随着焙烘时间的延长,织物悬垂系数变大,织物柔软性下降。
综上,涂层焙烘条件以130℃,时间3min为宜。
2.1.2黏合剂质量分数对涂层织物的影响
焙烘温度130℃,时间3min,改变丙烯酸酯黏合剂的质量分数,测试夜光涂层织物的耐磨性及柔软性,结果见表2。
由表2知,丙烯酸酯黏合剂质量分数对夜光涂层织物的耐磨性有很大影响。随其质量分数增加,织物的耐磨性提高。这可能是因为丙烯酸酯质量分数越大,在合适的温度下交联后形成涂膜的连续性越好,
表2丙烯酸酯质量分数对夜光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