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改性剂A对纳米TiO2表面结构的影响
图3为采用改性剂A改性前后纳米TiO2的红外谱图。
图3改性剂A和改性前后纳米TiO2的红外谱图(a为改性剂A,b为未改性纳米TiO2c为改性后纳米TiO2)
由图3a可知,在2842.7cm-1和2946.8cm-1处的吸收峰由C-H的伸缩振动引起,1550cm-1处的吸收峰由-NH键的弯曲振动引起,1084一l102cm-1处的吸收峰由Si-O键的伸缩振动引起,1280—1250cm-1处的吸收峰由Si-C键的伸缩振动引起。在图3b中,3400em-1处存在因纳米TiO2的-OH的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峰。而在图3c中,同样在2950cm处的吸收峰对应着C-H键,在1100cm-1处可以找到对应Si-O键的振动峰,在1550cm-1处-NH键的弯曲振动峰,且在3400cm-1处的-OH伸缩振动峰,但吸收峰强度比图3b中3400cm-1处的-OH的伸缩振动峰明显减弱,说明改性后纳米TiO2的-OH数量有所减少。通过以上分析,说明改性剂A与纳米TiO2表面的-OH相偶合或链接,以化学键的形式成功地接枝在纳米TiO2表面。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