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2可见,经过24h培养后空白样平皿中的菌落数大大多于“0”时间的空白样平皿中的菌落数,说明空白织物没有抗菌性.而整理试样平皿内的菌落数明显少于空白样平皿中的菌落数,这说明纳米TiO2整理剂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抗菌作用.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5%整理剂整理布样的抗菌率仅比20%整理剂整理布样的抗菌率减小了3.38%.这说明随着整理剂浓度的增加,抗菌率并没有非常显著的提高,经质量分数为5%的纳米TiO2整理剂整理的布样抗菌率已经达到80%以上.由此可见,纳米TiO2是一种有效的织物抗菌整理剂.
2.3.2洗涤次数对抗菌效果的影响
为了评价抗菌效果的持久性,将10%整理剂整理的织物分别洗涤5次、10次和15次后,其抗菌效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多,其抗菌率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是很大,说明经纳米
表3织物经不同洗涤次数的抗菌效果
TiO2抗菌剂整理的布样经多次洗涤后,仍有很高的抗菌率.证明纳米TiO2抗菌剂与织物之间形成了牢固的结合,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洗性.
2.4整理织物的白度和强力
分别采用20%、10%和5%的纳米TiO2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整理前后织物的白度和强力如表4.
表4整理前后织物白度和强力对比
由表4可以看出,与原布相比,整理后织物的白度稍有下降,并且随着整理剂质量分数的提高,织物白度也依次降低.经3种不同质量分数整理剂整理后织物白度降低百分率依次为2.0%、0.90%和0.51%,
这表明整理剂对织物的白度影响很小.而与原布相比,整理后织物的经向断裂强力提高.整理剂浓度越高,断裂强力提高的程度越大,经3种不同浓度整理剂整理后织物的强力分别提高了6.4%、2.3%和1.3%.这是由于TiO2浸入水溶液中表面经历羟基化作用,TiO2表面的这种羟基可以和棉纤维中的羟基发生脱水反应形成共价交联[10].初步试验表明,随着整理剂浓度的增大,整理后织物的手感变化不明显.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